C13:书评·社科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3:书评·社科
上一篇  下一篇

名人之后的父辈轶事

2011年05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在不美的年代里》 作者:陈远 版本:重庆出版社2011年4月版 定价:29.80元

 □书评人 赵瑜

 我恰好见过沈从文先生的儿子沈龙朱,有一年,他来海南做一个讲座,由我来主持。这一次,我又一次听他讲述,是在陈远的这册《在不美的年代里》,依旧是讲述他的父亲沈从文。沈从文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关于他,有太多的美好细节值得用大部的书来注释,他和张兆和的情事,和鲁迅的恩怨,和徐志摩的友谊,和胡适的交往……然而,没有,陈远的视角停留在“文革”前后,沈从文的自杀事件,一个除了写作不会说话的人,是怎样变成了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的。每读到这一段,我都在想,如果将沈从文的讲解稿存好,出版了,那又该是多好的一个学术文本。

 仅仅关于沈从文,便有多个人回忆到了。比如杨振声的儿子杨起口述父亲的时候,也提到沈从文,大约是1926年的时候,在北京困苦度日四处借钱的沈从文得到了一个到燕京大学上学的机会。这样,在杨振声的推荐下,燕京大学专门为沈从文一个人安排了一次面试,采取的是口试的办法,没想到沈从文没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得了零分。燕京大学只好退还了沈从文的两元钱的报名费。

 在这册《在不美的年代里》,陈远共采访了二十九位民国学人之后,他们的父辈是:梁启超、沈钧儒、晏阳初、罗家伦、杨振声等等,几乎每一个人都名声显赫。沿着陈远的文字,我们得以更为真切地倾听名人之后讲述一段遥远的历史。兹抄录其中有趣的几段,与读者分享。

 晏阳初虽然后来出国了,两个儿子却回到了国内。然而可惜的是,晏阳初最喜欢的小儿子却在“文革”时因为亲近贺龙而被隔离,后自杀。

 刘半农的知名和鲁迅兄弟有些关系,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刘半农近于“迂”。然而,其实并不然,刘半农三兄弟比起周氏三兄弟一点也不差。首先刘半农和陈独秀等人一起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其次,刘半农1920年赴欧洲深造,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位被外国以国家名义授予最高学衔的中国人。刘半农的二弟刘天华和三弟刘北茂均是中国早期著名的音乐家。刘本人一生研究文字学,他曾经创造了“她”字。

 冯友兰开梁启超的玩笑,那个经典的段子曾经流传一时。冯友兰的女儿宗璞是这样讲述的:“在家里,父亲曾经跟我说起梁启超的几个儿子,一个学建筑,一个学考古,还有一个搞炮弹。父亲风趣地说:梁思成盖了房子,他搞炮弹的弟弟就拿炮去轰炸,然后他的另一个弟弟正好去进行考古,这样梁家就永远也不会失业,任公的眼光多么深远啊。”

 朱光潜喜欢练太极拳,然而,他却从未跟任何人学过一招半式,完全是自己发明,以至于女儿都来嘲笑他。

 而和梁漱溟一起练习气功的章乃器却很有心得,据他的儿子章立凡口述:“父亲同巨赞法师主要讨论佛家显宗的气功,巨赞曾经对父亲说,佛家功练到一定的地步之后,一呼一吸之间的脉搏可以达到一千下之上。有一次他让我给他数脉搏,他的一口气脉搏跳动大概是五百多下。”

 陈远的一系列采访当初在《新京报》发表,翻开这些口述史系列,会被拨开历史迷雾直奔历史血肉的精神打动,人物从历史的灰尘里再次呈现。

 当然,我尤喜欢的,是这本《在不美的年代里》,从历史深处打捞历史人物,将他们的底片在暗室里洗出,晒干,给我们呈现出来。这样的耐心,真让人珍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