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解析
近年来,关于如何规范我们的语言,也有了新的态度,那就是规范不是规定,不是限制,规范是服务,是建设,是引导。这是个进步,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如何服务、如何建设、如何引导上却做得很不够。
新词语的出现与隐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我们每个人总能想出一两个自己曾经使用而如今不再用,或者曾经认为不规范不喜欢而今天依然大行其道的词儿。
吕叔湘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关爱”和“人流(人工流产)”不规范,但今天这两个词在我们的词典里牢牢站稳了脚跟。笔者8年前曾经写过当时的新词“惊艳”,今天这个词已经悄然走进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当时也有人撰文说这个词不规范。
最近,“私奔体”非常流行,掀起了一股模仿微博流行语填空造句的风潮。模仿是人的天性,对人类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模仿造句不是始于“私奔体”,以后也将会有别的“XX体”出现。大家都还记得,“哥喝的不是酒,是寂寞”句式,就有“哥唱的不是歌,是寂寞”、“歌答的不是案,是寂寞”、“哥喝的不是酒,是身份”等诸多模仿套用。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语言不停地在变化,恰如奔流入海的江水,逝者如斯!面对语言变化的“沿流”,我们是不置可否随波逐流,还是视为洪水猛兽围追堵截,抑或是像大禹治水那样疏通引导呢?
新京报“京报调查”关于“微博流行语会引发汉语言危机吗”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至少是偶尔使用微博流行语的,并且70%的受访查者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因为“语言本身也在新陈代谢”。相信语言本身的新陈代谢功能没有错,因为语言是一个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系统,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顺其自然”的理由,因为语言除了具有自组织功能以外,它还更是一个文化客体,这个文化客体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
曾经的规范失误或者说语言的不听话,已经让语言学家在面对新词新句式的时候有些心有余悸了。近年来,关于如何规范我们的语言,也有了新的态度,那就是规范不是规定,不是限制,规范是服务,是建设,是引导。这是个进步,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如何服务、如何建设、如何引导上却做得很不够。比如我们在批评现在年轻人语言文字能力普遍不高、语文水平下降的同时,中国却连一个公民的语言能力标准都没有,再如我们大多的语言学家,言必称欧美,对我们中小学的语言文字知识到底该如何教学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对此,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提出,要尽快制定中国公民的语言能力标准,我们的学者也要有双重责任———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
池莉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说,现在中国,无论是官方语言还是高等学府语言、民间语言,都盛行简单化和轻佻化。在阅读名著和经典的价值抵不过阅读所需时间的当下,社会是浮躁的,人心是浮躁的,“私奔体”不过是浮躁之心上开出的一朵轻佻的花。
语言是一个随时间进化并且将继续进化的习惯性文化客体。要让这个客体不轻佻,高质量,要从它的使用者做起,要让语言的使用者不轻佻,有涵养,就要治理好我们浸淫其中、语言也置身其中的大环境。
□李计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师,语言学博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