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01月02日 星期一 上一版  下一版    
 
第A12版:目击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域驯鹰人
小萨克在家中的后院训练自己的金雕。金雕站在他的手臂上练习起飞。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的猎鹰人身着民族服装,举着自己的猎鹰和猎隼走进驯鹰场。过去猎鹰为主人捕猎,现在驯鹰成为一种生活乐趣。
一位老驯鹰人在家休息。他已经不怎么驯鹰了,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驯鹰要诀。
牧民骑着马带着自己的猎鹰沿山脊而行,向山顶进发。
一只猎鹰站在主人的手臂上振翅欲飞。
猎鹰捉到一只兔子,它兴奋地带着猎物飞回到自己主人的身边。
驯鹰人让一只猎杀失败的猎鹰蹲草地上“反省”。

  驯鹰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文化的一部分。

  2010年11月,由欧、亚、非11个国家共同提交的驯鹰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9月,新疆旅游局、《人民摄影报》主办的新疆国际旅游摄影节上,柯尔克孜族人为世界各国摄影师表演了驯鹰术。2011年12月,阿联酋举办了第三届国际猎鹰节,来发扬传承驯鹰术。

  2011年9月22日,新疆苏木塔什乡草场。低矮的野草像一面箩筛,劲风穿透,却将沙石去除。

  驯鹰人吐尔逊闭着眼睛,嚼着草根,斜躺在草坡上。他的第九只猎隼就站在不远处,昂着头,抖动着羽毛。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驯鹰场聚集了当地的30多位牧民,他们带着自己的猎鹰准备参加捕猎。

  猎鹰人用手托着猎鹰,骑马沿山壁而上,直至山顶。

  山下的牧民从袋子中取出一只家兔放进牧场。兔子依山势狂奔。山顶的一位猎鹰人大声呼喊着,手臂用力上抬,一只猎隼顿时展翅腾空,俯视整个草场,缓缓地自上而下滑翔。它并不急于捕获猎物,而是控制节奏,与主人的呼喊声互相配合。兔子愈加恐慌,四处逃窜。突然,猎隼双翼一收,身体像水滴一样急速下冲,在距离地面仅几米的地方,翅膀又突然打开,利爪从毛绒的身体里弹出,结实地按在兔子的头上,双翼紧紧将猎物裹住,锐利的喙刺入兔子的身体,撕扯出一块带血的皮肉,兴奋地挥动着翅膀发出短促的鸣叫。

  柯尔克孜人的驯鹰术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或手绘的记录。完全依靠世代口口相传。

  当柯尔克孜人按祖辈的习俗下到崖壁上的鹰巢里挑选雏鹰时,人和鹰的微妙关系就悄悄开始了。“你带回家的不只是一只猎鹰,可能是你最忠实的朋友或者对手”。驯鹰人吐尔逊玉素甫道。

  驯鹰人用长绳将雏鹰系在院子中的木桩上,然后经历熬鹰、喂鹰、驯飞、捕活物等训练。这期间,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耐性,同时,也在培养人和鹰的感情。直到雏鹰完全臣服,羽翼丰满时,一只合格的猎鹰才基本成形。

  并不是所有的雏鹰都能成为猎鹰。

  牧民巴依萨克说:“金雕(猎鹰的一种)性情高傲,从小人工喂养,缺乏攻击性。尽管费尽心力,它捕猎的主动性还是时有时无。所以驯鹰是件看机缘的事,不能勉强。”

  柯尔克孜的驯鹰人一辈子不止有一只猎鹰。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他们会遇到不同的“伙伴”,如同搭档。“合则来,不合则去”。

  猎鹰与驯鹰人相处五六年后,就会被放归野外,获得自由。这是柯尔克孜族的习俗。放飞后,鹰自然求偶,在自然界度过余下的数十年。而驯鹰人,则会“遇到”下一只鹰。

  一位老牧民说,前几年,经常有中东的富商愿意用一辆“陆地巡洋舰”(一种日本产的高档越野车)换取一只猎隼。林业公安对盗猎走私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现在驯鹰需报批当地政府部门并获得“野生动物驯养许可证”才行。

  阿合奇县政府已向驯鹰人发放了140个驯养证。当地拥有2000多只猎鹰和猎隼。

  2006年起,当地政府为驯鹰传人每月发放300至500元工资,鼓励他们将技艺传承下去。

  65岁的老巴依近年身体不适,已经不能放牧驯鹰了,他有三个儿子。小儿子继承了驯鹰的口诀,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猎鹰,但另外两个儿子似乎对电脑更有兴趣。老巴依说:“强求不得,只要有人坚持下去就行”。

  本报记者 赵亢 摄影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www.bjnews.com.cn)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