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01月04日 星期三 上一版  下一版    
 
第C07版:副刊·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学谦 心怀文化理想,理性面对市场(2)

  (上接C06版)

  他说:“很多人很多人,总喜欢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作为一种手段,喜欢标榜自己所作所为的现实意义。我不赞成这样,关于社会文化理想,我没有那么偏激,也没有那么执著。我只想脚踏实地去做事”

  作为一位入行并不久的出版人,李学谦把自己当学徒,时时学习。他关注着国内外出版业的动态,早就发现,书店的倒闭,并非中国所特有之现象,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当时构划筹备“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书店可以倒闭,何以安身立命获得自身的发展以及价值,就是他思考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他眼里,“大世界”并不如旁观者所见,有着童话般的魅影。“大世界”由中少社投资,经营场所也是自己的地盘,所占有的资源优势,是很多实体书店所没有的。但“大世界”亦非占尽天时地利故风景独好,它和全球书店一起遭受着书业冲击,逆书店溃败之势前行,其力量与信心来自它的自我升级与经营理念,即以卖阅读服务替代卖书,同时从其顾客群出发,制定多元而有吸引力的服务产品。此中正有实体书店可资借鉴之处。

  ■ 人物对话

  阅读是全民享有的福利

  我从事的行业海阔天空

  新京报:从纸媒转而进入出版业,做少儿出版这一块,你有没有觉得拘束不过瘾?

  李学谦:没有,少儿出版其实天地很大,并没有限制我。与我以前的工作相比,少儿出版,产业化程度很高,市场的成长性比较好,可以更加放手按照市场规律去做事情。而且与国际比较,会发现中国的少儿出版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大有可为。

  我国有三亿六千七百万儿童,比美国的总人口还多,但美国的儿童读物销售额远高于中国。在发达国家,少儿出版占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二十,而中国只有百分之十二。所以对我而言,少儿出版充满挑战,大有作为。

  与此同时,中国儿童图书出版市场在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家庭收入提高,家长受教育程度高了,对儿童的阅读就会很重视。比如,绘本刚出现在中国图书市场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可接受,没多少字,页数那么少,卖那么贵。但这几年,绘本就卖得很好,并逐渐形成热潮,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了。过去,儿童早期阅读的起始年龄是四岁,就是第一次接触图书。现在是两岁。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海阔天空。

  新京报:中国的儿童图书出版市场的成长,是否构成了“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这一大规模青少年主题书店的良性背景?

  李学谦:可以这样认为。但其实,现在人们的整体阅读需求在提高,不光是儿童读物,成人读物也是如此,所以这并不能算是“大世界”的优势,而是整个书业所共享的。我们的书店走的是专业化的路线,有明确的读者群和消费主体。

  新京报:现在中国少儿出版的主要弱势是什么?

  李学谦:产业化程度太差,仍然处在世界出版产业链的低端。举例而言,2011年《丁丁历险记》在中国图书市场的销售业绩非常好,但这是一本书一本书卖出来的,版权东家的收益其实比我们大多了,他们在卖品牌和知识产权,我们是把法文翻译成中文,把中文稿子变成书,然后卖书收钱,做得很辛苦。

  所以,产业升级是少儿出版所面临的任务,也是这整个中国出版业所面临的。就我个人而言,在中少社社长的位置上,我要做的就是升级,努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书店是出版业销售终端。从这个角度而言,“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又有它的一个优势,那就是,它是我们整个文化产业链的一部分,在它诞生之前,我们就一直在打造少儿出版的完整产业链。

  文化理想不能代替市场逻辑

  新京报:很多实体书店,仅仅作为一个销售终端而存在,没有抵御市场浪潮的能力,也扛不住技术革命的冲击,这是否正是书店溃败的主要原因?

  李学谦:书店如果仍然把自己当做是图书的销售终端,倒闭就是大势所趋,是必然的。人们的图书购买习惯在发生变化,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而电子商务平台的价格优势,又那么吸引人,实体书店若纯粹卖书,必死无疑。

  新京报:你是怎么思索实体书店存在的可能性的?

  李学谦:不能把自己当做是纯粹卖书的地方。但作为市场的一部分,书店自身是必须用商业逻辑去看待问题,以求变革发展。我看到有人在呼唤给予书店以政策性保护,比如减租减税,但其实,解决了政策问题,书店还是会倒。国外有些国家在政策上做得很好,对书店的保护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很多书店,还是倒闭了。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不是政策问题,而是应该转换商业模式。

  新京报:商业模式的转变,在“大世界”具体是怎样体现的?

  李学谦:现在给出版、纸质书以及书店算命的人很多,我不会算命。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首先,阅读是教育的基础,应该把阅读当做全民享有的福利来推动,这是出版业的文化使命,让大家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其次,无论出版社也好,书店也好,都是市场主体,就必须以市场逻辑来对待自身的发展。

  具体到书店而言,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升级换代,去考虑怎样给读者更多的增值服务。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我们这个“大世界”,就是让人有更多的收获。图书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以图书为基础的阅读服务产品,比如我们会推出阅读能力测试这样的服务产品,然后让阅读助理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然后还有阅读效果的评估。我们有儿童音乐剧表演、演讲、写作,传媒工作坊,让孩子写自己的东西,然后加以出版。

  当文化理想遭遇市场冲击,悲剧总是难免的。理想很美,但是现实并不残酷,其实是需要你去平衡,让理想的回归理想,让市场的回归市场,怀有文化情怀的时候,你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一面对市场的时候,就必须用商业逻辑去思考,不然空中楼阁虚幻一场,最后空悲切。文化理想不能代替市场逻辑,市场不会为文化理想的覆灭而怜悯。而且,图书业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必须让自己在市场有安身立命之处,否则再美的理想,也是苍白的。

  C06-C07版采写/本报记者 朱桂英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www.bjnews.com.cn)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