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人才公社·大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人才公社·大学

创业教育纳入通识课程之后

2012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1年12月22日,浙江某高校创业班学生,忙着将网上境外客商订的货品进行打包,当日发往上海空运到阿根廷。作为创业教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组建实质性创业团队的做法更能促使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图/CFP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源自国内一些高校的自发探索。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九所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试点工作,创业教育由此进入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通知中再次予以强调。这预示着我国的创业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群雄割据”的阶段,不同高校间的创业教育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有关部门和高校该如何继续推进创业教育,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最大问题是实际指导意义不足

  近些年来,创业教育越来越多地得到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的重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仍未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2009年,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四成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仅占12.23%。而今年7月在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等7所高校有关机构的调研中,受访者对于“大学教育对创业有帮助”的评分更是打出了2.96分(满分10分)的低分,有专家称之为“不及格中的不及格”。

  “以前我就有创业的想法,选修了创业课程之后,我更坚定了这种信念。”北京林业大学大三学生马浩浩现在正在创业中,“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我在课上学到的东西并不是太多,只是粗略了解了一些创业理论。我想这些课程在创业政策和流程的指导方面应该更详细一些。”马浩浩觉得,现在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太高,有的人选课只是为了修学分,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类课程。

  北京林业大学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路军指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实际指导意义不足。究其原因,一是授课教师的实战经验较少,而请来授课的企业家则大多工作繁忙,很难拿出太多时间梳理经验,导致所讲个案色彩浓厚,但没有太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从国外看,很多大学创业教育师资虽然也是专兼职合一,但有一种长效机制,不像国内多是临时抱佛脚;二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配套性支持偏弱。多数学校仍然是一本书、一个教室。但创业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有模拟和实践。由于创业平台的打造价格不菲,配套设施很难完善;三是有些学生有创业热情,但更多的还是走传统的就业模式,实践性在学生方面的呼应也不强烈。

  “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毕竟时间还不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和高校也在逐步解决各种问题。”

  教学方法应有更多创新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在教材、授课方式等方面仍有不少差异。路军介绍,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材以KAB教材为主,还有一些是高校自编教材。“现在国内很多引进教材的国外痕迹较重,而高校本身由于财力、物力、专家水平等方面的局限,所编教材未必很好。我认为教育部在鼓励各地方院校发挥创造力开发有自己特色的教材的同时,也应博采众长,集中专家编写一部融汇各家长处的教材,以避免不同高校教材中的低水平重复。”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认为,现在高校对于创业课程讲什么的问题已较有共识,大概知识点有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业精神、创业的分类、创业的筹划、新企业的组建、新企业的运营管理等等,但在教法上则有比较大的差别:有的以讲知识点为主,有的则是基本知识加案例讨论,还有的会加上项目训练、与企业家对话、参加创业团队等等。“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更加丰富,有更多的创新。”

  路军也指出,现在高校大多是案例化教学,但是案例选取有一定的困难,很多案例都是浅层次的介绍,有的只是写创业故事。路军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一个案例库,力图把案例最深入的部分呈现给读者,还可以搜集一些视频化的案例。

  2011年,教育部组织专家起草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以及《创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讨论稿)。前者提出了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评估的思路,同时也提出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概论》课程的要求。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雷家骕预测,在未来几年,教育部将会加大力度推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落实,编写通识性的创业教材,到一定程度后,可能还会针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制定统一的评价和考核标准。雷家骕认为,如果教育部及高校能把《基本要求》落到实处,那么我们的创业教育就会有非常大的进步。

  ■ 经验之谈

  应鼓励学生组建实质性创业团队

  ●董先生,大学毕业后在京创业三年,目前和团队正在筹备搭建大学生课外活动平台召集网

  2005年,我就接触过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课程。现在看来,由学校或社会为大学生开设创业培训课程,还是有一定帮助的。首先它可以在正常的课堂学习之余,为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搭建一个发展兴趣爱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其次,它能为兴趣学生开启创业创新之门,激发大家对创业创新的向往,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重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之努力。最重要的是,它能为兴趣学生提供创业理论知识、创业案例、创业导师、社会资源,甚至真正创业所需要的资金、场所及经验支持。

  我认为现在的创业课程还应让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组建实质的创业项目团队,定期让创业团队向同班同学汇报展示自己的项目进展,发现问题还可以集体讨论相互帮助。这样,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理论和经验的不足,主动求助书本、老师、同学等资源寻求答案,也能避免纸上谈兵,虚有理论知识却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弊端。

  同时,为了让同学们组建的创业团队把创业项目运作起来,建议大学设置创业培训课程时,在课时和学分方面应该灵活掌握,即时间跨度稍微长些,能让大部分创业班的同学们都参与到具体的项目并有一定实质收获体会后才结课。

  ■ 专家观点

  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

  ●王建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创业起步》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我们国家开展创业教育的时间不算太长,最近几年创业教育才开始逐渐升温。在我看来,我们普及性的创业教育做得比较多,与专业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则做得很少。我认为,根据学生不同的学科背景,使用不同的创业教材是有其必要性的。

  比如一些多媒体、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很多在毕业后都会选择创业。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为他们的专业老师开设一些创业讲座,让他们了解一些创业知识,这样专业老师在授课时就很自然地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了。为了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还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编写不同的创业教材,如《小本餐饮创业指南》等类似的参考书籍。除此之外,创业课程的老师也可以在上普及性创业教育课程时,对不同行业的创业案例进行剖析,或者在普及性创业教育的教材后面附上不同行业的创业案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更多行业的创业经验。

  创业教育也应该与就业结合起来。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素质,创业教育不是鼓励学生都去当老板,而是要学生具备创业精神,要让学生知道,首先要成为一名好员工才能成为一名好老板。

  还有,要重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这是创业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创业经验,如何帮助大学生有一个真实的创业体验,真实体会到创业中的孤独、艰辛与风险都是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需要借助学校和社会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如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完全可以和学生创业教育结合起来。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孔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