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主动安全技术及发展趋势体验
| ||
| ||
| ||
| ||
|
“科技启迪未来”一直都是奥迪品牌的口号,这个百年品牌近年来也的确在不断树立自己技术领先的形象。在这其中,安全科技一直是其投入的重点,并且经历了从被动安全到预防事故发生的主动安全科技的演进。未来,奥迪还将推出更加智能化的驾驶员辅助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近日,本报记者赴德国慕尼黑,亲身体验奥迪已经批量应用在量产车型上的各种安全技术,同时抢先一睹尚在开发中的各类先进安全技术。高度智能、主动预防、人性化是这些技术共同的特点。
驾驶员辅助系统 全面为你
预防式整体安全系统
这是已经应用到新款奥迪量产车型上的一套整体安全系统。当电子稳定程序认为出现紧急情况时,系统将激活安全预警,启动危险警告灯、关闭天窗和车窗、同时自适应空气悬挂会变硬、前排安全带自动束紧。
在配有扩展版本“Audi pre sense front”的车型上,具有stop&go功能的ACC主动巡航系统会将事故预警分为4个阶段。首先是发出警告信号,然后是通过一次点刹造成震动。如果这时驾驶者只是将脚放在制动踏板上,系统则进入第二阶段:制动辅助系统将开始自动刹车,在这一阶段,驾驶员仍有机会采取避让操作。如果此时驾驶员仍采取消极方式,系统将进入第三阶段,即部分制动,汽车将以三分之一的制动力自动刹车,车窗全部关闭,安全带束紧。
如果该车配备了整体安全系统加强版(Audi pre sense plus),第四阶段的警示将开始发挥作用:其首先会以适度制动力进行第一轮制动,然后全力制动,这一切只发生在碰撞前半秒,此时碰撞已不可避免,但系统可以让碰撞速度最多降低40km/h。
堵车辅助系统
建立在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和车道自动识别系统基础上的堵车辅助系统stop&go,真是为像北京这样高度拥堵的大城市量身打造的智能系统。当车速低于60km/h时,位于车前部的两个雷达传感器可以对前方250米范围内的40度扇形区域进行扫描,此外还有8个超声波传感器监视前方及边角区域。电脑根据27个控制单元的数据,随时分析周围环境,引导车辆自动按照车道行驶在走走停停的车流中。对于突然插队在前方的车辆,系统也能自动避让,在前车摆正之后,自动重新开启堵车跟车功能。
路口辅助及倒车警示系统
当驾驶者从垂直车位中向外倒车或者将车头探出路口时,往往左右两边会有较大的视线盲区。该系统就是通过车头和车尾的侧向雷达传感器和摄像头对驾驶者无法看到的区域进行扫描,当有车辆从两侧驶来时,系统可以根据来车速度、距离等信息对即将发生的危险做出评估,根据不同的危险等级对驾驶员进行警告直至干预刹车。
泊车引导系统
能够自动进行垂直或者平行停车的系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奥迪的这套泊车引导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可以让车辆在不需要驾驶员的情况下自动停车入位。驾驶者只需要把车开到垂直车位的地方,就可以下车,通过遥控钥匙上的一个按键让车子自己停进车位。出车位也同样是自动的,这在停车位置狭小的情况下非常便利。在进出车位时,如果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则会自动停车,直到障碍物被请开。目前该技术已经能达到很高的精度。
自动全力制动系统
这是奥迪推出的类似沃尔沃城市安全系统和行人保护系统的安全技术。它利用光电子混合传感器(PMD)在时速65km/h以下对即将出现的事故作出警告,并在撞击发生前1秒紧急制动,从而可以降低30km/h的撞击速度,也就是当速度在30km/h以下时,可以避免事故发生。
主动紧急制动系统
奥迪适用于中高速的主动紧急制动系统主要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相比其他品牌已经推出的中高速紧急制动系统,奥迪的技术更加智能,系统可以通过激光扫描评估车辆在高速下躲避障碍物的可能,如果障碍物已经无法躲避,系统会依次通过提醒、警告、轻度刹车和全力刹车的方式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
灯光系统 聪明的视线
奥迪一直以来都是灯光系统的领跑者,在这次未来灯光技术的展示中,奥迪不仅给出了更先进的传统照明,还带来了智能化的全LED照明技术。从尾灯、日间行车灯搭配全LED头灯,奥迪有一整套灯光技术解决方案。不仅亮度更高、在智能性方面更有明显突破,矩阵式LED光束能自动调整照射范围,在保证视线的同时,避免对来车产生炫目影响。LED灯光系统还能自动识别道路标志和行人等,并对其进行高亮照射。
未来,奥迪还将在智能尾灯、激光后雾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技术方面进一步探索,并将其逐步应用到量产车上。
电传线控技术 非机械未来
电传线控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到量产车上,但使用范围还比较有限,未来奥迪将会在驱动、传动、转向、刹车等系统上全方位应用线控技术,简单说,就是驾驶者断绝了与车辆的机械沟通,开车就像是拿着一个“罗技”游戏方向盘通过电信号来控制。这不仅会对车辆布局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还能显著降低车重,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性。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崔卓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