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来信

2012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小雪一场何必乱撒融雪剂

  昨天中午过一天桥,远看桥面上似乎有些白色,认为是没有融化的雪,走近才知道那是没有融化的融雪剂。从天桥这一头到那一头,桥面上很干净,没有一点未融化的雪,但没人走的地方,上面比较均匀地铺满了薄薄的一层融雪剂。

  下了天桥,心里不免活动起来。这么小的雪,一定要用融雪剂吗?如果需要用,一定要用那么多吗?而且还用得比较认真,融雪剂撒得比较均匀,应当费了不少工夫。但这些花费应当是纳税人的钱。

  每当下雪,环卫工人最辛苦。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干这些费力、花钱,却看上去不是很必要的事情呢?

  工人们按播撒的面积及融雪剂的数量计算工钱;融雪剂的费用财政出,不知有没有预算限制;下雪最大的受益单位融雪剂生产商与融雪剂采购单位,不知有没有利益关系。显然,应当有人去监督考核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关注其中的成本控制。

  □应之(市民)

  融雪剂应当能不用就别用

  1月7日京城小雪,新闻报道说,当天北京施撒融雪剂225吨。7日中午雪停后,我出门购物,发现路上的积雪早已不见了踪影,却发现了不少未融化的融雪剂,一粒一粒的,像腌咸菜用的大盐,显然是用得太多了,根本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北海公园的工作人员利用推雪板、大雪铲等工具一直在为游客清道除雪,游览坡道台阶上的雪早早地被清理干净,有些地方还铺上了防滑垫。据了解,园林单位早已出台规定,为避免损毁树木、路面,扫雪只能用推雪板、大雪铲等工具,一律不准使用融雪剂。

  迅速清理积雪是保证交通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好事,但全市降雪量仅为0.2毫米,就使用了225吨融雪剂,未免有些反应过度了。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用融雪剂也是一样,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有关部门应根据雪量大小和当日气温的高低,科学测算出所用融雪剂的数量,做到适当使用,恰到好处,既使冰雪融化,又不使环境污染,更不造成浪费,这才是最佳操作法。

  □冯亚东(职员)

  生活教育能救命

  《新京报》报道,北京市牡丹园西里8号楼居民74岁的勾先生吃烧饼被噎着了,脸色发青,呼吸不畅。他14岁的孙子用学校教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在120人员赶来前,帮爷爷脱离危险。

  学校急救知识教育了他的孙子,而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这是很让人感动的事,非常欣慰这位老人的脱险经历。说起来,这要为其所在学校记上一功。学校教育理应在文化课程之外安排生活技能、安全急救在内的一系列教育内容,而不能只把眼睛死盯着有限的文化课程学习。

  现在有些学校在课外生活教育上总是忽略安排这方面的学习培训,一再压缩并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存在诸多缺陷,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生活技能差,遇到学习之外的问题就一筹莫展,自身难保,更别提救他人于危难之中。

  生活教育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而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呢?或许就会多一场悲剧了。这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每一个人的深思!

  □吴志峰(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