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01月10日 星期二 上一版  下一版    
 
第D03版:健康公社·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对禽流感不敏感,无须莫名恐慌(1)
专家表示,至今所有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人,都是由于近距离与带病毒的禽类接触而被感染。图/Gettyimages

  圣诞节前后,香港两只红嘴鸥尸体测出含禽流感病毒的消息公布不久,相邻的深圳市一司机因禽流感死亡事件随后发生。世卫组织警示说,禽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人类,但也出现了特定高致病性菌株在人体中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情况,人们对禽流感病毒通过突变可变得更易于在人际间传播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但禽流感真的如此可怕?天上掉下来的一坨鸟粪也会让人类中招?它究竟离我们人类有多近?人因此被感染的几率究竟有多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从诸多流感病毒中辨别出人患上禽流感病毒?如何尽早救治?

  人类为什么会中招?

  可能与禽类动物接触过密相关

  世卫组织警示,“绝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人类;H5N1等某些病毒却造成严重的人间感染。”北京地坛医院网站、医学信息中心负责人蔡晧东解释说,“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的红细胞血凝素蛋白只能和禽类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所以不会轻而易举地直接感染人类,引起人类流感的传播和流行。”

  以往,H5N1型流感病毒只是一种在禽类动物中流行的病毒,而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主要有H1N1、H2N2、H3N2三种亚型。但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有人认为禽类是流感病毒基因天然和巨大的储存库,是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起源的重要物质基础。”有研究证据证明,这种一般只会在禽类群体间感染、不会直接感染人类的“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有可能直接跨越物种的界限,或经过传染给猪、马、鲸等第二次跨越(有学者提出“二次跨越论”),或通过“人类和禽类病毒基因重配混合”(有学者提出“病毒基因混合器”论),成为侵犯人类的病毒。蔡晧东说,近年来有人发现猫在接触或吃了禽流感病鸡后发病,可能为这种禽流感病毒适应哺乳动物提供了机会,增加了人类禽流感流行的风险。

  蔡晧东主任医师探讨道,“禽类病毒直接获得感染人类的能力,和人类过多猎捕野生禽类、过密与禽类动物接触、大气污染、环境改变等致使禽类病毒获得感染人类能力的基因突变等”可能相关。

  感染的途径和几率有多少?

  禽流感病毒传染给人的几率在百万分之一

  蔡晧东认为,目前主流意见认为禽流感病毒传染给人类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密切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或其粪便而感染,二是鸡舍、猪圈等处的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经呼吸道感染人类;三是进食未煮熟的病禽或被病毒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人类。她认为,人与人间的传播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病毒从禽类传染到人的事例仍较罕见,至今所有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人,都是由于近距离与带病毒的禽类接触而被感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庄辉强调。

  世卫组织在其官方网站上也称,“大多数H5N1人类感染病例均与直接或间接接触染病或病死禽类相关。尚无证据显示这一疾病会通过适当烹煮的食物传染给人类。”所以,“动物疾病控制是降低人类风险的第一步。”同时,世卫组织给出数据称,“中国家禽数量估计有140亿,其中60%-70%以散养方式分散于广大农村地区,使得动物监测非常困难。许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系统薄弱,发现可能的人类病例并及时治疗仍较困难。”

  最早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病毒的科学家、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管轶说,“禽流感病毒传染给人的几率在百万分之一,人对禽流感并不敏感。公众无须对禽流感如临大敌,莫名恐慌。”但管轶教授同时认为,这个几率在现实测算中遇到追本溯源的困境,因为“农业部管鸡,不管人;卫生部管人,不管鸡,禽类的禽流感主管部门和人的禽流感主管部门不同,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公众需要知道的是,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禽流感活动,关键是要把人禽流感有可能在任何地区发生的观念贯彻给所有的基层医生,并对禽流感疫情进行长期监测。”管轶教授强调说,目前,禽流感诊断并不难,救治关键在最初的48小时内。“人感染禽流感的比例与禽流感在禽类中的活动程度呈正比,如果短期内反复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禽类患禽流感的严重程度。”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人员先后对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进行采样,分离到水域中存在H10N8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相关研究人员称,这预示着携带病毒的候鸟和家禽可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并存在有环境作为媒介导致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可能。

  人与人之间是否会传播?

  尚无证据证明

  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染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禽流感病毒可由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染。”庄辉院士说,2011年12月31日深圳报告一例禽流感死亡病例,在随访与该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120人中,包括家人、同事、医护人员等,未发现有新病例发生。因此,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仍将禽流感警报级别定为三级,即“不存在或者只存在极为有限的人际传播”。但同时,庄辉说,不排除当禽流感病毒发生某些变异后在人间传播的可能性。

  “没有一个科学家能拍胸脯保证说禽流感不能发生人传染人。”管轶教授说。他举了三个临床上非常有限的人传染人的禽流感案例。而同样由于密切接触造成人际间禽流感传染的案例,在越南、印尼都有发生。但他同时强调禽流感在人际间是有限的、低水平传染给密切接触人群的。

  但有没有可能A传染给了B,B再传染给C呢?使得这种人传人的能力必须可以持续升级为人群聚集性的疫情?是否需要对流感大流行预案进行升级?尽管专家们担心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管轶表示目前来看,前者很有可能,后者不可能。“对于大流感的定级,是以病毒的传播扩散形式决定的,而不是以死亡人数等严重程度来决定的,2009年4月猪流感的警报定级在几天时间里从三级升为四级、至六级的爆发程度。”

  ■ 热点Q&A

  禽流感发病初期

  与普通流感区别不大

  Q:人禽流感和普通流感,以及SARS之间的区别是如何鉴定的?作为普通大众,如何判断自己的流感是普通感冒还是禽流感?

  管轶:实际上禽流感在发病初期,的确跟普通流感没有什么区别,感冒、发烧、干咳、打喷嚏、咽部疼痛、关节和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发热等症状都有,但普通流感前几天会症状严重,后来病情会逐渐减轻,一般不会气喘,而禽流感病人气粗、气喘症状会在早期出现。而基层医护人员在遇到不明原因的肺炎、感冒时,要注意看患者的气喘情况,患者要自检告知,医生要询问近期是否接触过活鸡、禽鸟等。SARS和禽流感两者病情发展都很快,临床上医生一般很难判断,需要进行病毒性诊断。禽流感本身可能是造成SARS的原因。但禽流感不像SARS那样容易在人际间传染。

  庄辉: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常急性起病,早期症状类似普通流感。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但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禽流感的临床表现还与年龄、性别、机体免疫状况、并发感染、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有关。因此,要确诊为人禽流感,除了有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外,最重要的还要有实验室的检查依据,最直接的诊断依据是,从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但这需要在高水平的实验室才能进行,一般医院不具备这种条件。

  病毒可通过

  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

  Q:什么样的人是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哪些途径是最危险的接触禽流感病毒的途径?鸟禽类粪便、甚至鸡蛋也成了公众恐慌对象?

  庄辉:禽流感的高危人群是:从事家禽养殖业者、从事家禽饲养、贩运、销售及宰杀人员等。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定点医院就医,进行医学观察和理化检查。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禽流感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因此加工、保存禽类食品时要注意生、熟分开;不要徒手宰杀禽类;在接触禽类等动物后一定要洗手。

  (下转D04版)

  D03-D04版采写 本报记者 潘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www.bjnews.com.cn)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