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戏剧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依旧不多,星星点点之中,青年导演赵淼率领其团队探索肢体剧的执著更显可贵。32岁的赵淼带领民间戏剧团体“三拓旗”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我们把“新锐艺术家”的头衔颁给他,一是因为这一年,他和“三拓旗”大胆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戏剧季;二是让更多人看到,在娱乐当道、金钱至上的当下,“80一代”戏剧人里也有不为金钱诱惑、执著于探索和研究的文艺青年。
【人物名片】
赵淼 现为中国戏曲学院讲师。民间团体“三拓旗”剧社创始人。参与过张扬影视作品,合作演员包括高圆圆、李冰冰等人,曾离成名仅一步之遥,却选择走上戏剧道路。15年来专心探索肢体剧,至今已创作了25部戏剧作品。
■ 2011成绩单
《三拓旗1,2,3戏剧季》(两个半月,近50场演出);2011北京国际青戏节参展作品《九种时刻》;儿童剧《八尾猫传奇》
■ 2012计划
三四部新戏,尝试带领“三拓旗”走出国门
新京报:做了15年戏,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部?
赵淼:没有,每部戏都有缺点。很多人说这几年我的戏都有雷同之处,我也知道,但这是我创作的一个阶段,我希望复制之前的结构,因为我有很多没有明白的问题。肢体剧主要是靠肢体表达,不像普通戏剧能把一个戏不断地改,只能重新创作。我希望我的戏剧不是简单的样式上的变化,而是内涵与观念的变化。
新京报:如今话剧界的年轻创作者普遍越来越没有情怀,你怎么看?
赵淼:因为每排完一个戏就丢到市场上,都还没想好自己想要什么。成名谁都想过,但总要给自己一个挑战,如果在这个行业里以自己的方式赚到钱,就会很骄傲,如果用大家鄙视的方式赚钱,自己都不好意思说。
新京报:有时候有了情怀就接不着地气了。去年“筷子兄弟”入选新锐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既有情怀又接地气也是原因之一。
赵淼:我觉得有情怀和接地气并不冲突。这是内涵问题,而不是形式问题。
筷子兄弟那是影视作品,属于大众传播,但戏剧是小众传媒,放在网络和影视中传播就很扯。比如赖声川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我觉得很好,但上了春晚就变了味,因为选了一个错误的媒介。戏剧需要抽离,用最陌生的方式来表达,而不能找一个最靠近生活的方式,那样不如去看生活。
新京报:你们举办戏剧季是很多戏剧团体都想做的事,接下来是什么目标?
赵淼:首先是走出国门,今年计划在亚太国家转一转;其次,每年出一部风格化的戏剧作品;整合团队,做成品牌类的演出。我的目标是明年能在国外演出100场,现在我们每年有100场戏在全国上演,而且没拿过政府一分钱。我觉得到了去国外交流、扩展眼界的时候了。
我们想引导投资。既然要拉投资,自然需要做商业,可我希望做成有智慧、有品牌的商业剧。现在戏剧界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总强调市场,等于跨过了一步,去谈怎样赚钱、怎样卖票。其实应该退一步,从创作开始,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呈现,然后再采用市场运营的方式去包装。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郭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