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北京新闻·社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北京新闻·社会
下一篇

生意赔本遇恩师 苦寻11载为报恩

男子15年前学捏面人获创业本钱,后搬家与师傅失去联系,如今成家立业希望为恩师养老

2012年01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如今,凌华还掌握着15年前师傅教给的捏面人手艺,他希望找到失散十几年的师傅。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本报讯 小伙来京创业赔了钱,遇到老艺人传授捏面人的技艺,才获得再创业的本金。

  昨日,已在北京成家立业的凌华,希望通过本报找到15年前教他手艺的师傅德友杰,“师傅没有子女,我想为他养老。”凌华说,十几年来,他从未放弃寻找。

  摆摊被砸老人抱不平

  33岁的凌华来自安徽,五颜六色的橡皮泥,经他的手一捏一揉,变成一只彩色的小鸟。“15年了,还是忘不了师傅教的手艺。”凌华说。

  1997年2月,17岁的凌华揣着4000多块钱,和哥哥一同来京,在顺义北小营做起卖凉拌菜的小买卖。由于价钱低味道不错,兄弟俩的摊子生意很好,但摊子常常无故被砸。

  当年,53岁的德友杰在北小营经营一家理发店,在给凌华剃头时,得知他们兄弟俩的遭遇。

  随后,德友杰带着凌华找到房东,“俩外地孩子在北京打拼不容易,你是他房东,砸摊子的人不像话,你多帮帮忙。”凌华这才知道,房东的爱人在派出所工作。老人一番嘱托后,凌华的摊子再也没被骚扰过。

  生意赔钱拜师捏面人

  1997年夏天,凌华的生意赔了钱,“手里就剩1000元,根本不够本儿。”

  失意之时,德友杰再伸援手,“我教你捏面人吧,大财发不了,但好歹是个手艺。”凌华回忆。

  一番磕头拜师后,就从和面、调色学起。如何切、怎么刻,德友杰都手把手的教,“师傅塑轮廓,我们就在边上看。”

  一个星期后,凌华捏了个猪八戒,哥哥做成个孙悟空。得到师傅肯定后,兄弟俩开始摆摊卖面人,“一天能挣100多块钱。”

  靠捏面人攒下的几千元钱,凌华和哥哥决定回归老本行,德友杰也没有反对。

  当年10月,兄弟俩和师傅拜别后,从北小营搬到了杨镇。

  十多年寻找师傅未果

  “总觉得师傅会在那,永远都会在那。”凌华说,离开北小营后,他和哥哥做拌菜批发,生意异常忙碌,就忘了和师傅联系。直到2000年,凌华在杨镇赶集,看到有人捏面人时,才想起去看望师傅。“但理发店锁了门,人也不知去向。”

  2004年,打听到师傅可能住在隆福寺,凌华曾请派出所帮忙查找但未果。

  凌华拿出几张报纸,上面刊登有寻人启事,“但一直没找到。”他说,这些年在网上也多次寻找但都没有结果。

  如今,凌华在北京开了多家店,虽然不做面人生意,“但想念师傅,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觉得我欠他。”凌华希望找到德友杰,能陪在老人身边,“闷了陪他唠嗑,病了带他看病,过年过节接回家吃顿热乎饭。”

  ■ 师傅印象

  怪才师傅不爱钱

  “如果师傅健在,他今年就64岁了。”凌华说,德友杰身高175厘米,清瘦脸庞,两道浓眉下刻着深深的眼窝,理发匠的他总留着“四六分”的短发。

  凌华的印象中,瘦高的师傅最爱在院子里养花弄鸟,夏天用凉水站在院子里冲澡,能说爱笑,是典型的北京老人。

  “他是个‘怪才’!”凌华说,过去不少捏面人的艺人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但师傅却偏不爱钱,曾花2个多月捏的“北京大观园”被外国人看中,出价五千硬是不卖,后来送给一个朋友当了摆设。

  “很多人想跟他花钱学手艺,他都拒绝了。”凌华说,德友杰曾告诉他,自己曾被徒弟“戗过行”,“人家学好了,在他旁边摆摊,东西还卖的比他便宜。”凌华觉得,师傅曾因此很受伤。凌华眼中,德友杰是个很性情的人,但也很孤独,“晚年才有了老伴,但没有亲生的子女相伴。”

  本组稿件采写

  本报记者 刘珍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