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一季20次滑雪,每次3小时的练习,一般达不到具备上高级道,即25度坡以上放纵滑行的资格,要在中级雪道上对各种复杂条件变化耐心练习。但现在往往滑雪场的教练员刚教两个动作,就把初学者放到中高级道上。”单兆鉴说,滑雪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犁式教学开始,坚持以中犁式转弯为核心,培养滑雪技术的基本素质,双板平行转弯练习时,以小回转的中弯为主体。
很多滑雪者在滑雪之前忽视热身活动和“感悟雪性,适应器材”的教学部分,或者不愿意花钱请教练,不深入到雪场去,都可能造成滑雪者受伤。所以,初学者应了解基本器材,包括滑雪板、滑雪鞋、固定器、滑雪杖;辅助器材包括滑雪服、滑雪帽及滑雪器材的性能,在速度较快的中高级道,一定要戴滑雪镜来保护眼睛。
选择适合本人能力的雪道滑雪
“滑雪运动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而非一天上中级道,两天上高级道的简单娱乐,滑雪者要量力而行。”如果出现问题,也不一定完全是滑雪场的责任,没有出现问题的滑雪场也未必没有安全隐患。单兆鉴说。“在挑战自我的同时,应该是以自身安全以及不给他人造成危害或伤害为前提的。”滑雪者要选择与本人技术能力相适应的滑雪道滑雪,尤其是初级滑雪者不能到中、高级滑雪道上滑行,更不允许在非规定的滑雪道或滑雪区域内擅自滑行。大众滑雪追求的是健身、休闲、时尚,不追求速度、高度和难度,不宜过分模拟、参加竞技雪上技巧运动。
现实中,依然有一些初学者无视“初学者不得上高级道”的提示,上索道后被前德门这样的滑雪场救援人员“一眼识破”,好心劝回。但也不是每一位滑雪者都听劝的。“有部分客人急于求成,对中高级道好奇,但对其危险性了解不够。”在渔阳雪场中高级道的专用缆车道上,10分钟内,有3位初学者被劝回。
滑雪者要有能力在滑行中停止、转弯
“雪道上滑雪者相撞往往是由于速度过快、失重和没有看到其他滑雪者所致。”单兆鉴分析说,一个滑雪者一定要有能力在滑行中停止、转弯和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活动。在技术欠佳、雪道拥挤及地形起伏区域或视线不好甚至受阻的地方,滑雪者必须慢速滑行或停止滑行。按照中国滑雪协会审定的《滑雪者行为及安全守则》,与驾车一样,“在前面的滑行者具有优先权,从后面滑来的滑雪者应选择不会给前面的滑行者造成危险的路线,后面的滑行者如果与前面的滑行者在同一方向滑行时,要主动保持前、后、左、右的安全距离。”“滑雪者从另一位滑雪者的后面超越或从前侧面横越滑行时,有责任保证前面滑行者的正常滑行,留给被超越或被横越者足够的滑行空间。”
“除非有绝对必要,滑雪者不得在雪道中央区域停止(应滑到雪道边上停止),特别是严禁在狭窄处或视线受阻处停止。如在滑雪道上任何地方摔倒,都应尽快站起离开。滑雪者在停止滑雪与摔倒以后,一定要在确保自身与他人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再重新滑行。”
“被动摔”最易手肘骨折
“滑雪者最容易受伤的是擦伤、扭伤、崴脚、摔伤、撞人等情况,最常见的是手肘骨折,多是由于初学者在摔倒时本能用手撑地造成的。”前德门说。有经验的双板滑雪者不仅会在紧急情况下用雪板内八字“制动”“刹车”,还“会摔”,“主动摔”:即在身体失衡的刹那会主动向侧后方摔倒,身体尽量蜷缩,臀部侧面着地,不用手撑地,尽量缓解高速下降时的冲力。而在初学道上,经常会看到“被动摔”摔得四仰八叉的初学者。
“滑雪者失去平衡摔倒时,雪板很可能成为掰断人腿的‘凶器’。”资深滑雪发烧友徐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滑雪时需要用脚来控制雪板的角度、方向,需要对雪板施加力度,脚和雪板之间的固定器此时起到的是固定作用,但当人侧向一边的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固定器就会与雪板分离,以保证滑雪者的安全。“雪板固定器的力度调节一般是根据滑雪级别从低到高越来越大,因为滑雪道级别越高,速度越快,冲力越强,但更细致的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来调节。”单兆鉴说。一般滑雪场雪板固定器的力度初始都在初级阶段的力度,以防万一。
■ 医生建议
跌倒时防止进雪
滑雪难免会有跌倒的时候,如果没有专用滑雪服,跌倒后雪会从脚脖子、手腕、领子等处钻进衣服里。为了防止进雪,其实只要买一种由腈纶棉织成的有弹性的长筒护膝,长约40厘米,将其一头套在滑雪靴上半部,另一头套在腿上,即可有效防止进雪。用一副宽条带尼龙贴扣的松紧带将滑雪手套腕口紧紧扎住,雪就进不去了。另外,用一条围巾将领子与脖子之间的空间稍加填充,能保证雪不会进入领口,而且还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防止冷风
和阳光反射伤害眼睛
由于雪地上阳光反射很厉害,严重的会造成雪盲,加上滑行中冷风对眼睛的刺激很大,所以需要用滑雪镜来保护眼睛。好的滑雪镜能防止冷风对眼睛的吹拂和紫外线灼伤,镜面不能起雾气,形状和材质的选择原则是跌倒时眼镜不会对脸部造成伤害。所以,应该选择全封闭型滑雪镜,外观类似潜水镜,但不把鼻子扣在内,外框由软塑料制成,能紧贴面部,防止进风。镜面由镀有防雾防紫外线涂层的有色材料制成。另外,在外框的上檐有用透气海绵制成的透气口,以使面部皮肤排出的热气散到镜外,保证镜面有良好的可视效果。
指导专家:郭晓忠
积水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徐大年先生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