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来信

2012年01月1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幼儿园开课能保护方言吗

  据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政协委员万建中提议,在公立幼儿园开设北京方言课程,以保护北京独有的文化。

  方言的传承常常是代际之间口口相传形成,受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而更替。一些事物消失了,方言词儿也就会消失,这是正常新陈代谢的结果,常常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也不是在娃娃们中间开设方言课就能“挽留”住的。

  与其开设专门的方言课来要求娃娃们学方言,不如让孩子跟着自己的长辈、父母和家人学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学方言;离开了具体的人、物、景来学方言,常常事倍而功半,也不可能学习和传承正宗的方言。

  何况,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受到个人修养、爱好所决定,以保护方言为名,强制一些人来学习,是对人们生活形态的一种无情的干预,逆人们的愿望而为,只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

  □锦秀文(职员)

  “无偿献血”莫走回头路

  据报道,北京市市卫生局有关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鼓励团体无偿献血,区县献血量将被纳入精神文明考核体系。他认为,“献血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精神文明的标准之一”。

  这种“无偿献血”模式迷信“考核”的作用,其实是在走回头路。前几年,一些地方早已有过类似的案例。在河北某地,当地中小学几年来一直被教育局下派的献血指标所困扰,为了完成被上级称为“政治任务”的献血指标,一些学校的校长甚至不得不开动“歪脑筋”,比如请农民来完成献血指标。

  “无偿献血”贵在主动自愿,而不应成为一种任务。一旦成为政绩考核目标,很多人也就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与权利。可以理解“血荒”给有关部门带来的压力,但要解决这种麻烦,必须从病根着手——“说服工作没做到家”,公开的、透明的、让人信任的献血、用血机制和政策尚不完善等。如果不是花热情与力气在改善服务上,而病急乱投医,只怕会激起更多人的反感,得不偿失。

  □吴帅(医生)

  看国外怎么对家庭征税

  据报道,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经贸大学原校长文魁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征税。当前一些白领看起来个人收入可能还不错,但他可能同时要抚养老人和孩子,而这些被抚养人口的收入较低或没有生活收入。如果以家庭为单位征税,则可以有效降低这些中低收入家庭的税收负担,让税收调节更公平一些。

  的确,不加区别地对社会成员征纳同额的个税,这在形式上是公平的,却忽略了家庭之间的差异,可能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

  在美国,将纳税人的身份分为单身、已婚联合申报、已婚单独申报、户主四种类型,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报,进行不同标准的税额扣除;在德国,人们会对家庭负担有一个精确的计算,他们不仅会区分单身、已婚无孩子、已婚有孩子等基本状况,更会对孩子的教育费用,家中是否有特殊支出等进行计算;在英国,夫妻可以选择按个人或者以家庭为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已婚者的配偶没有工作,很多人都选择以家庭为单位交纳个人所得税……这些税收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刘英团(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