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评论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评论周刊
下一篇

艰难的坚持

2012年01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2011年和2012年交替的这一刻,前所未有地觉得自己真正理解了鲁迅,理解了鲁迅抵抗绝望的痛苦与勇气,理解他的犹豫和彷徨。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曾在本报发表《用制度让欺骗者付出终生代价》、《歪理为什么走遍了天下》等文章。

  对我来说,在2011年,最艰难的就是不放弃希望;不放弃理性反思以及基于这种理性反思的公共言说,虽然这样的言说困难重重。

  康德曾说过: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由于自己缺乏理性能力,而是在于缺乏勇气与决心加以运用,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加诸自己的。因此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性。

  这样,懒惰和怯懦就成为人总是处于甚至甘心处于、乐意处于不成熟状态的根本原因。逃离自己的理性,逃避理性反思所带来的痛苦、不安、焦虑、分裂还有危险,转而不加反思地接受现状,这是多么的安逸惬意啊,而这安逸又是多么危险的诱惑啊。

  2011年岁末重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依然受到强烈的震动!但是,在一个人们纷纷放弃理性的年头,坚持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像抵挡死神一样抵抗绝望或安逸的诱惑,是多么困难啊。

  2011年有太多的灾难,太多的泪水,有太多的叹息,太多的煎熬,太多的麻木和犬儒,太多的失望、绝望,太多思考的痛苦和不思考的快乐,批判的艰难和不批判的幸福,以至于我们总是有太多的理由说服自己放弃自己的理性,放弃清醒,放弃反思,放弃对犬儒化生存的拼死抵抗,更放弃对理性的公开运用,坠入麻木、犬儒或投机,让自己随波逐流。

  一个人为什么会放弃自我启蒙?康德答曰:缺乏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康德说,只要给予人们自由,启蒙自己是无可避免的:“启蒙除了自由之外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这个“自由”,是“在一切事情上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这不仅是思考的自由,更是把自己的思考投入公共使用的自由。人的理性能力不是神秘的本质,而是需要通过公共使用加以培育和维护的素质。在一个大家都纷纷放弃自己运用自己理性的勇气,转而追求不思考的安逸的时代,一个人单独保持自己的理性是困难的,却又是必须的。

  2011年和2012年交替的这一刻,前所未有地觉得自己真正理解了鲁迅,理解了鲁迅抵抗绝望的痛苦与勇气,理解他的犹豫和彷徨。然则,先生不投降的原因是什么?那个诱使他放弃的力量难道不是他自己吗?那个支撑他不放弃的力量难道也不是他自己吗?那始终盯着他的眼睛,难道不就是他自己的眼睛吗?也许可以面对别人的审判,却无法面对自己的审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