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 ||
| ||
| ||
| ||
|
杨元松(乡村老师)
不要用可怜的眼光看他们,要用赞赏的眼神为他们加油。
即使要为他们修路铺桥,也是我们背后的秘密。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是在亲戚的扶持下在家中操持农活。
势不可挡的现代化席卷过中国农村的这一角,阻隔了亲情与家庭,衍生了新的民生问题与弱势群体:一个是他们远在城里的农民工父母,另一个是他们自己——中国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无力承担带他们进城的生活与教育成本,只得将他们独自留在偏远的穷山恶水中。
2009年秋,贵州大旱,孩子们甚至喝不上水,但生活还在继续。他们有抱怨,有痛苦,心中却存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乡村老师杨元松收集了26个平均年龄9岁的留守儿童的220篇日记,让我们看到在《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中那些稚嫩、弱势而又坚强、纯真的灵魂。
本版从书中摘录一二,期待更多被唤起的感动和大爱的言行。
物质贫乏中成长起来的00后
杨海香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小雨
今天下午,妈妈打电话回来,说星期五她就回来了。我听到妈妈要回来很高兴。
后来我就去打扫房间。哥哥回来给我看了一种奇怪的东西后,就去吃饭,杨海刚也去吃。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吃了,再吃的话明天就不够了。后来杨海刚去睡了,哥哥还在不停地吃,我就和爷爷说,哥哥说不吃了。
岳朝龙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晴
在我们这里没有谁会经常担包子来卖。只在一些情况下,母亲偶尔会带我们到场坝上去,才有机会吃到,但是马上就得回家。在学校读书时,卖包子的人也偶尔会到学校门前来卖包子,要身上有钱才能买到,但有时母亲一分钱也不给,一个也吃不到。看见卖包子的人来了,就只有看的份儿。想啊!想啊!想得口水直流三千尺,想吃个包子竟难于上九天!
因留守而缺失的爱,谁来补偿?
杨海叫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晴
下午放学刚刚到家门口,爸爸恰好把门锁上出门。我还不熟悉那锁,开了半天也没打开,越是开不了,心里就越难过,越是难过就想发火,可是火还没有发出来,我就哭了。爸爸望着我,起初他不说话,我也不说。后来他见我开不了门,就来帮我。他说:“我已经把菜买好了,想吃什么,自己动手做就行了。”我心里说:“有什么好吃的呢!不就是些菜和那点肉吗,有什么稀罕的!”
爸爸说完,就只管叫弟弟跟他一起去公路边等车,我把门锁上后也跟了去。到了公路上,想到只要客车一来爸爸就要离开我们,把好多事情扔给我们,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回来,我就忍不住又哭了。爸爸问我:“你为什么要哭?”我不说话。爸爸又说:“你要好好读书,一定要把初三读完再去打工。”我一直哭到爸爸上车。回到家里,我心里空空的,什么事情也不想做,连饭也不想吃。
代礼名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多云
我妈妈去打工了,就只有二姐、外婆和我在家。我姐姐一个星期回来一次,姐不回来就是我和外婆在家。晚上外婆在上面的老房子睡,我一个人在下面的新房子睡,晚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就很害怕。
读书和生存,哪个才是主角?
杨海叫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晴
明天又是赶场的时间了,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跟奶奶商量说,我很需要去赶一趟场,因为家里早已经没有菜吃了——天那么旱,什么都种不出来。再说,米也早就没有了,每一顿饭都是吃包谷面,都不想吃了。可是我如果去赶场,又要耽误学习,也怕老师埋怨。
奶奶一时间也不晓得怎么办好,她想了一下说:“那你明天就和我一起去赶场吧。”奶奶是答应我了,可我心里还是很矛盾的,也不晓得到底顾哪边好。
杨海香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多云
今天下午,我回家就吃饭,吃完饭就去背玉米。我的脚很痛,可我要是不去的话,那玉米就背不完了。再说如果今天不去背,明天也还得去背。明天要读书,今天不去背的话,明天就要请一天的假,就学不到知识了。
如若不坚强,软弱给谁看?
徐艳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晴
放学以后,我高兴地回到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奶奶在沙发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不知道怎么了。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想起来了:奶奶一定是腰疼了。就在这时,我心里突然感到沮丧,奶奶的腰疼一直是全家人的苦恼,目前没有找到有效的药来治。如果世界上有一种治腰疼的药就好了,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也心甘情愿!
我跑进了房间,想到奶奶的病我默默地伤心起来。如果奶奶的病能治好,那该多好啊。我想对老天说:“老天,你没有良心啊!”
张雷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早上,我二哥起床时,我还没有起,他就叫我起来做饭。我刚起来时,一点精神也没有。
我本来是要做饭的,但是因为没有精神,起来就坐在电视前。电视没开,我只是傻坐在那而已。后来我二哥大喊:“叫你起来做饭,并不是叫你在那傻坐,快做饭。”我被二哥的声音吓到了,迷迷糊糊地还以为他是叫我回去睡觉,我又去睡。二哥说:“叫你做饭,不是叫你睡觉,听清楚了吗?还不快点做饭,我还要去背水呢!”看着二哥忙碌的样子,我只好强打起精神,做起饭来。
本版摘录/本报记者 刘雅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