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应该建立在文化平等与文化共享的前提下,文化惠民,也要惠及更多的外来务工者。
据《新京报》报道,1月8日,“打工春晚”在朝阳区金盏乡在皮村的社区剧场上演,由崔永元和一位打工子弟学校的女校长共同主持。相关视频被上传到视频网站四天后,点击量已达5万余次。该晚会的主创人员说,“打工春晚”两个月前开始筹备,初衷是想给工友们搭平台,让大家展现真实的自己。
除了崔永元参与、农民工自导自演的春晚,还有一些草根春晚在网络上备受关注,都说明,人们更多地在关注底层民众的文化生活与文化创造,特别是文化感受。崔永元在主持这场“春晚”的时候也说到,央视春晚也有农民工的内容,而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真正的农民工春晚。
这场打工春晚,可谓土得掉渣,人们表演的多是自己的现实生活,譬如怎样电焊,怎样扫地抹灰,怎样砌墙刷泥,还有打工者的孩子们登台表演,这些内容都通过艺术表现在舞台上,是一种升华,他们不再将其视为低人一等的工作,而是自己生活生命的一部分,通过表演来尊重自己的劳动,并以此得到情感的抒发和表演带来的欢乐。而这,才是艺术真正的本质,人们真诚地表现自己的生活,并收获真正的欢乐。这里没有假唱,没有扭捏作态的表演,也没有恶搞,艺术在这里,是真正的原生态。
通过打工春晚视频,不难发现一些缺憾。譬如这场“春晚”,我们没有看到政府部门的参与。如果政府能免费为打工者提供文化娱乐场所,让外来打工者与当地市民一样,更多参与文化活动,这样才能使打工者获得平等的文化机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应该建立在文化平等与文化共享的前提下,文化惠民,也要惠及更多的外来务工者。许多外来务工者有表演才华,如果各社区通过发现外来艺术人才,使其获得发展,对活跃社区文化,将会贡献良多。
从诗经中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到唐诗里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到今天打工者唱红的“请把我埋在春天里”,我们都能看到,劳动者的生活或对劳动者的同情,是中华文化中最具生命穿透力的精神品质,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情怀,更是一种神圣的文化使命。
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在民间,文化精神与文化关怀在民间。打工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对此,政府文化机关与文化团体,不能仅仅是象征性的关怀,可以让外来务工者组织自己的乐队、艺术表演队,在正规的戏院或舞台上,给予他们表演的空间,或定期给他们发放观影观剧票,让他们分享有品质的城市文化产品。
打工者的春晚,一年一度,我们希望看到,打工者有自己的“打工者文化周”、“打工者文化节”,或有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周末,他们自娱自乐,他们真实地表演自我,这既是外来务工者之幸,也将是民间文化之幸。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