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河南省新郑市乔楼村
乡言:村庄也好,社区也好,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农村的状况改善好,很多人还是愿意留在农村的。但如果几十年都没什么变化,肯定也留不住人,再有历史的村庄,照样会消失。——父亲高民轩
1月22日,除夕夜,飞雪飘舞。位于中原腹地的乔楼村,街上冷清。震耳的鞭炮声,不时照亮天空的烟花,昭示着春节到了。
乔楼村与周边的东庄村、西庄村和陈庄村(自然村),共同构成陈庄村(四村共同构成了行政村意义的陈庄村,以前叫陈庄大队)。
在四村中,乔楼村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即使在所属的梨河镇,也不算小,但是,在行政地图上没有标注。
因为,乔楼只是个自然村,这是中国农村最为常见的村庄。
正在消失的乔楼村
父亲说,要不了多久,乔楼就没有了。
从去年下半年起,因南水北调之故,丹江口库区原淅川县上集镇管辖的南蛮子营村300余户村民,迁移至新郑市梨河镇,改名为新南蛮子营村。
移民村所在的位置,以前曾是陈庄村的土地。
根据街坊的描述,“完全就和城市的小区一样”。经常会有当地的村民前去参观。
而“移民村”落成后,不断有传言,乔楼及附近村庄,将全部搬走,建成一个“万人大社区”,与新南蛮子营村比邻而居。
搬走后,乔楼等村的房屋,将全部拆除,成为耕地。
节假日,梨河镇的负责人无法联系到。但多位参加镇里会议的村干部证实,虽然没有明确的文件和规划图出来,但搬迁的方向基本确定,下面就是具体的操作了。
经常在外打工的高明伟笑着说:“以后,就没有乔楼村这个番号了,不但地图上找不到,就连你们从北京想回老家,也找不到乔楼了。”
他的收入在村里算是一般,现在也在镇里买了一套房。
“如果有一天,村里的老人一个个都走了,乔楼村也就消失了。”父亲若有所思地说道。
村民向往的“移民村”
2011年,乔楼村最大的变化之一,或许就是村南开通的一条宽大的新路。
大年初一,这条路成了村里的“广场”。三三两两的村民,袖着手,在“广场”上来回散步。和那些从城里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寒暄之外,话题就集中在乔楼的走向。
附近的移民村——新南蛮子营村,与当地村庄的风格迥异,但它已成为附近村民憧憬的“万人大社区”的参照物。
新南蛮子营村清一色联排独家小院,整齐划一,村前公路格外宽敞,直通107国道。
站在村口,西面是一个崭新的幼儿园,东面是一个大广场,篮球架、健身器材……几位老人在锻炼身体。
中间一条水泥路,贯穿村子南北。两侧的路灯,都带着太阳能电池板。村民们集中在村子主干道两侧,聊天打牌下象棋,孩子在追逐戏耍。
不过,多位老乡证实,乔楼村今后的模样,和新南蛮子营村的独家小院并不一样,“基本上和城里一样,都是六层板楼,目前的左右邻居到时就变成了楼上楼下。”
一位村干部说:“要是还建成独家小院,和现在有什么区别?集中居住就是为了节约土地。”
“移民村”里的新生活
大年初一,新南蛮子营村,鞭炮震耳,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有一些村民选择了回淅川过年,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在新郑过年,毕竟,这是搬迁后的第一个春节。
70岁的老人陈红彬(音),去年8月13日搬入新南蛮子营村的移民新居。他的家位于营东二巷,两层院落,墙壁雪白,院子里干干净净。
屋里都是他从淅川带过来的老家具:17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油漆斑驳的衣柜,农村常见的组合板床。
储物室里堆着一些过年的腊肉,墙角还竖着锄头等农具,上面还带着些干硬的泥土。老人说,刚搬来时间不长,生活并不是很适应,毕竟和以前的生活方式差别很大。
以前,老人在淅川时,种菜卖菜,现在虽然住进社区,但没事可干:“没了土地,不知道干什么,这个年纪了,去工厂也没人会招,就在家闲着。”
通过与多位村民攀谈,发现他们从“村民”变“新村民”后,最关心的问题是“没地以后收入怎么办?”
其他共同关心的话题,既有对新生活的憧憬,也有对切身利益的关注,比如子女的入学问题,房屋质量问题,移民补偿款和移民安置款使用问题等。
同样的问题,未来的乔楼村村民一样在关心着。
本报记者 高明勇
■ 对话
“有了年轻人,乡村才有活力”
两个出路:要么种地,要么出去
儿子(高明勇):你怎么看未来的搬迁?
父亲(高民轩):能怎么看,农民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政府有规划,最后也得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开征求村民意见,也没有见到过具体的政策。如果实行,估计难度不小,特别是有些家里房子装修得也漂亮。
儿子:不少人说,到时“万人大社区”建成后,一排一排,统一风格,看起来会很气派。
父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看的,老百姓真正关心的是那些房子有没有自己家盖得坚固。
儿子: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肯定有很深的感情,真愿意离开?
父亲:即使不愿搬迁,又能如何?我们掰着指头算算,村里现在还有几个年轻人?有了年轻人,乔楼村才有活力。虽说是几百口人的大村庄,但近年已搬出近半,求学的,打工的,做生意的,稍微家境好些的,都到镇里、城里买房去了。现在春节想热闹下,都缺人手。
儿子:年轻人都到哪里去了?
父亲:农村人只有两个出路,要么种地,要么出去,不管是上学、参军,还是打工、做生意,都是为了能跳出农门。
种地的话,一年到头,几亩地都挣不了一万块钱,虽然现在有农业补贴,但是现在物价上涨得过快,粮食价格涨幅太慢,真正拿到手的没有多少钱。没有钱,拿什么养家糊口?
出去打工的话,基本上每个月少则两三千块钱,多则五六千块钱。谁还愿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出路在哪,人就在哪,种地没有出路,农村人的出路在城镇,农村的出路也就在城镇。
农村几十年没变化肯定留不住人
儿子:就你个人来说,愿意搬迁吗?
父亲:其实,我们都老了,搬不搬意义不大。即使搬,也是为子女考虑。这些年,我一直都有个想法,就是在镇里或城里买套房,要不你们过年回来,光转车就要好几次。条件好了,肯定要改善生活环境的。
儿子:如果每个人都想搬出去,就和全村集体搬差不多。
父亲:如果全村都搬走,我们都是移民,只不过新南蛮子营村民是在省内移民,我们是在家门口移民。有一点,大家都将远离生活了数十年的故乡。搬走后,村庄的名字肯定不会叫乔楼村,即使还叫这个名字,你说感情能一样吗?
儿子:假如成了社区,不是村庄的乔楼,还是乔楼吗?
父亲:村庄也好,社区也好,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农村的状况改善好,很多人还是愿意留在农村的。但如果几十年都没什么变化,肯定也留不住人,再有历史的村庄,照样会消失。真变成了社区,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没有地,吃什么?这些都是很现实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