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北京新闻·时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5:北京新闻·时政
下一篇

老年餐桌办得好可获政府奖励

市老龄办筹7700万元,年内奖励社区养老服务商

2012年02月05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本报讯 (记者魏铭言)一家社区老年餐桌,只要运行规范,让老人满意,今年就有望获得财政资金奖励。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北京市老龄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千家养老服务商获奖励

  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市老龄协会会长李建国介绍,今年,政府对社区老年服务产业扶持力度最大。其中,由市、区两级财政支付5200万元,直接奖励2011年培育的500家规范化老年(助残)餐桌、500家规范化托老(残)所,每家可获得5.2万元资金奖励。

  此外,由福利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共同出资2500万元,用于奖励约4000家社区老年(助残)餐桌、托老(残)所。

  上述两项合计,今年年内,市老龄办已争取到7700万元资金,“以奖代补”资助社区养老服务商的良性发展。

  受奖励先要获老人好评

  什么样的老年餐桌、托老所能获得政府奖励?市老龄协会制定了标准,前置条件是养老服务商须为老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并获得社区内老人、残疾人的好评。

  在规范化服务方面,老年(助残)餐桌要有就餐专区、服务专人、送餐专车、选购专餐等;托老(残)所应分设护理区、就餐区、文娱区、医疗服务区,配有专职护理员等。同时,必须挂牌经营,主动接受老人(残疾人)和公众监督,一旦服务不达标,下一年将领不到奖励。

  10亿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今年受政府资金奖励的规范化养老服务商名单中,不少是新开设的小型老年餐桌、日间照料室。市老龄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养老服务商的投资在20万元左右,5万余元的奖励相当于其投资额的四分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政府资助,吸引社会力量参办养老服务产业。”

  目前,全市已有养老(助残)餐桌、托老(残)所服务商共计1.5万余家,多数由社会力量兴办。据相关部门评估,政府发挥政策和奖励资金的杠杆作用,大约已撬动了1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

  ■ 相关新闻

  “消费养老”模式在京论证

  本报讯 (记者魏铭言)继以房养老后,“消费养老”模式作为拓宽养老资金来源的新探索,日前在京召开专家论证会。

  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等专家认为,“消费养老”探索了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新模式,但还需在信用体系构建、资金监管、个人账户资金的投资安全等问题上寻找解决思路。专家建议政府对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给予更多关注,努力探索企业参与,覆盖更加广泛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消费养老”是商家在销售商品后,将收入按一定比例,以奖励积分形式返还至消费者的固定消费养老投资账户。进入账户的消费积分,转化为资金用于投资增值,一定年限后,再将这部分资金,按照约定返还消费者,作为其补充养老保险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