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5:摩登公社·中国创造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5:摩登公社·中国创造

高杨 试试穿者的底线

2012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高杨的设计作品。

  高杨(Simon Gao),新锐设计师,曾任服装编辑,服装造型师。在他的打造下,范冰冰在国内首先穿上漆皮拍摄大片,董璇扮出了吸血鬼的哥特造型,钟丽缇则以马的形态示人。2009年转型设计师,并成立个人品牌Simon Gao。他向来遵循“第一个人是英雄,第二个人就默默无闻”的原则,坚持做开创性设计。2009年被《时尚先生》评为年度风尚设计师。

  一切以FUN为先

  一条古典大轮廓的裙子,却用PVC材质完成。一件正式剪裁考究的西装,却印有诙谐的图案。一件男式西服,却因上面点缀蕾丝而带出很夸张很舞台的效果。

  这就是高杨的Simon Gao,和他“一切以FUN(乐趣)为先”的人生信条一样,他希望自己的设计带给大家最多的也是FUN,无论是面料的变异、层叠、错搭,他都勇于尝试。在不断的“试试别人底线”的创作过程中,一件件跳脱于俗套的作品在他手中诞生。

  高杨曾强调“我不是高级定制,我是创意定制”。在他的定义中,创意定制对于材料没有高级定制般极致的要求,但对创意的要求却毫不能降低。

  高杨作品中,你会看到各种鲜艳的色彩,在很多设计师从市场考虑,以黑白灰做主打时,高杨却希望通过跳跃的颜色给人们打入一针快乐的兴奋剂。

  面料改造一直是高杨乐此不疲的事情,比如常规用来做白色礼服和婚纱的一卷白布,经过重新印染、装饰成为一块新布。一块普通的黑色皮质,经过印花处理呈现另一种风貌。高杨认为,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一定要是好的面料整合师。不仅如此,还要懂版,懂客户需求,懂自我表达。每用一个技巧,层次感就会更强,而追求层次是目前比较感兴趣的方面。

  高杨的作品更大尺度地模糊了性别的界限,也打破了季节的局限,灵感来自于各个国家的先锋艺术实验者,地下电子音乐,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元素,以及“杂志和网站带来的奇怪的东西”,非常丰盛。同时他也坦言,最大灵感仍然来自艺术史。“所有服装都在延续历史,很少有新的形式,是人们没见过的,重要的是看谁能在有限的元素中去整合。”

  从放到收的智慧

  “我喜欢极致的东西,我的风格就是把所有的极致的美展现给你。在发挥我极致的创意的同时,我也尊重大众,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难拿捏的点。”

  推崇个性,但也有绝对的亲和力,听起来矛盾的两点,在高杨看来实际上是先放再收的关系。“所有设计都是先从最概念的东西开始做,之后再去收。如果最开始就被商业束缚,就很难有思路的打开。越放越有新的突破,只有有了概念,才能把概念很好地用思维逻辑表达,之后再找到收的乐趣,让更多人理解和穿着。”

  高杨一直坚信的是,穿哪种服装,代表想过哪种生活。此前只做男成衣系列的高杨今年开始扩展到女成衣领域。“当一个只穿套装的女人开始接受我,可以知道她开始接受一种新的生活,在保持华丽和贵族气质的同时不失轻松。”

  >>> 对话

  顾虑永远少于激情

  记者:创作的动力是什么?

  高杨:我是一个以FUN为先的人,辗转过很多国家,就是为了做更好玩的事,服装设计是我最大的兴趣,为此我修读了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也做过时尚编辑、造型师、定制设计师,从中得到的乐趣是无与伦比的,这才是我创作的动力。也许创作过程中有时会有挫败感,但爱一个东西,就能牵引往前走。做设计师可以满足内心灵感的散发。当灵感源源不断,却没找到途径去抒发出来是很可怜的。

  记者:之前的工作对于现在的设计风格是否有影响?

  高杨:我在瑞士学过品牌管理,所以我了解品牌的营销策略。在电影学院学过导演,所以我知道如何让所有的环节能够串联起来。做过时尚编辑和造型师,所以我足够了解时尚。这一切就是我成为设计师的基本功。各种社会阅历教我怎么和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在欧洲时打开时尚眼光,最后汇织成审美的慧根。

  记者:会不会担心因为对于极致的追求而影响了大众的接受度?

  高杨:开始有过顾虑,但顾虑永远是少于激情的。一旦自己有激情,设计就有激情,才能打开别人的激情。我最初做的夸张PVC裙装,虽然没有人敢于穿上身,但给了大家一个提示,这种材质也可以做成衣服。最后一位客人定制了同样材质的男士燕尾服,并且这季开始运用到成衣中。所以很多客户是潜在的,要通过自己创造的美,让客户有更多机会尝试。这种方式对大众审美是一种推动,而不是仅仅大家要什么做什么。

  记者:很多时候大家感觉T台上的服装“穿不出去”,你怎么看?

  高杨:是否“穿得出去”最终要取决于有无受众,即使是小众市场,这个小众群体还是能够穿出去,最主要还是要摸清服装要销给谁。做高级定制要考虑设计是否独一无二,能否满足花大价钱的人的需求。我定制的受众群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各种风格都能驾驭,对质感和审美有一定追求,以明星、艺术工作者和白领为主。从小众打开到大众,只是一个过程。从主线产品到副线产品的过渡,并不是把设计减少,而是更多考虑所能穿着的场合。

  记者:目前Simon Gao的销路怎么样?有什么计划?

  高杨:男装在上海的栋梁销得不错,今年第一个女装系列出来后也会考虑在独立设计师品牌集合店销售。目前在中国做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很稀缺,以往只有欧美大牌占据市场,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许海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