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家长盖假章替孩子完成假期社区服务考评,专家呼吁学校取消“假期实践证明”
|
本报讯 今天,北京市中小学正式开学。就在前两天,很多小学生家长却忙着去居委会“走后门儿盖假章”,他们的孩子没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社区实践”考评。
多位家长反感这种“盖章才算实践”的要求,认为是“走形式”。专家呼吁教育部门取消“假期实践证明”,转以另外方式鼓励孩子培养义工精神。
开学前家长去社区“走后门”
寒假前,西城区某小学给学生们留了个作业,要学生参与社区组织的实践活动,学生小明(化名)手里就有一张“未成年人假期回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报道考评”表,小明说,学生们假期参与社区实践后,由居委会写评语并盖章证明。
小明没能完成这个作业,作业自然而然留给了家长。
小明的爸爸李先生说,开学前他去了社区,居委会不给盖章,他只能托人到居委会“走后门”,“花了俩小时才解决。”
李先生给居委会打电话时,对方告诉他,“一天都盖了七八个(考评表)了,都是实践证明”。
家长认为学校在“走形式”
李先生对此很反感,“其他孩子都有,我不敢不办,怕影响孩子下学期的成绩和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印象。”
记者就此询问多名家长,大多存在这种情况,家长们并不理解学校要求的“实践证明”。
学生小敏说,“每次表交上去以后,老师也是应付上面要求,看也不看,我挺失望的。”也有家长并不认可社区组织的活动,象征性地让孩子擦个玻璃,拍几张照片就交工了”。“这样盖假章,是支持和教会孩子说谎。”家长陈女士说。
对此,某校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表示,让中小学生假期回社区报到,参加社会实践是近几年区县教委倡导的,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社会环节。该实践活动并不强求孩子参与,也并非与考评挂钩。
■ 各方说法
居委会:只能应付了事
日前,记者以家长名义随机打朝阳、海淀、东城、西城区共5个居委会电话,听说孩子还没盖章,有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口头教育“家长”,“刚放假就该让孩子来报到,这是弄虚作假。”有的居委会人员最后也心软了,“赶快来吧,孩子的事要紧。”
经过咨询调查,组织的活动也参差不齐。有的将孩子们组织在一起给孤寡老人表演节目,有的只是在假期最后半天,请个退休老师给孩子讲课,就统一盖章。
不用参与社会服务就可以盖章,不少居委会坦言实属无奈。“教育部门只是提要求,谁告诉我们该带孩子实践什么?”一名居委会负责青少年活动的主任坦言,有的居委会对办什么活动也很茫然,只能应付了事。
而组织孩子假期活动更“受累不讨好”。“费半天劲,家长不认可,写半天评语,交到学校,连信儿都没了。哪怕给个反馈来肯定我们的工作。”一名老主任说,现在她仅在“表现与评价”里写“该同学参加我社区活动”了事。
专家:“考评表”该取消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综合室姚里光认为,“盖假章”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诚信社会,不认同教育部门这种要求的家长便“找关系”来解决。“而国外关注的是,如果一旦发现作假,你会为此蒙羞,后果更严重。”
姚里光表示,这和我国对教育的评估有关。中考、高考选择的是“知识多少”而不是“认识多少”。事实上,能够策划有价值的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更应值得被认可,“不要让证明变成负担。”姚里光希望媒体、社会能呼吁教育部门取消这种形式化的“实践证明”,可以转而以学生书写参与公益实践的感悟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义工精神。
姚里光认为,每个学校都有服务半径,他们有义务联系服务半径内的单位、社区为孩子营造服务社会的条件,家庭、社会、学校应该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现在的问题是三者的观念不一致,“学校说破了大天,到家长那儿却反对。”这需要三者共同努力,长期形成默契。
■ 案例
从生拉硬拽到主动报名
朝阳门街道大方家社区做学生暑期实践“七彩假日”至今已有7年,现在,周边很多社区的孩子都愿意参与该社区实践,而在他们着手做这些的时候,还没有“实践证明”一说。
一手将这个活动办下来的大方家社区居委会妇联主任、青少年主任钱世珍认为,社区居委会能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特长。
火灾警醒社区孩子联动
钱世珍介绍,大方家辖区是待拆迁地区,平房院多,外来租户多,因为忙于务工,疏于管理的孩子们放假了只能在胡同里扔泥巴玩儿。2007年,辖区一处平房发生小火灾,房间里只有姐弟俩人,姐姐跑出去了,弟弟不懂得逃生。附近邻居闯进去把孩子救出来,这件事让钱世珍决定,有义务将孩子们聚集起来,让他们学点儿什么。
第一课就是教大家防火救生意识,但组织孩子们太难了。“刚开始觉得是要管束我们。”一直参与假期班的苏鹏现在快小学毕业了,回想第一课,他曾这么想。钱世珍说,第一课她是挨家挨户敲门,生拉硬拽着孩子们参与。因为曾从事幼教知识,她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上课的方式也很活跃,她让孩子们自己选班长、组长,自行组织大家攒节目联谊。
从培训常识到培养服务
孩子们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随后,钱世珍让孩子们把舞蹈、乐器等特长带进了社区服务中。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也有意识地自行组织活动。
“有个女孩还没放假就给我打电话,‘钱老师,我主持词写好了’。”“还有孩子一下雪就照着名单给其他孩子打电话‘都出来扫雪!’”钱世珍说,现在,社区办活动出名,也调动了邻里的积极性,大家利用资源为孩子们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今年还找了两名外国留学生讲英语。但她也有担心,这个“七彩假日”会不会一直坚持下去。“太累了”,她问,如果自己干不动了怎么办?她觉得假期实践应该建立一个规则,能够自主运行下去。
让孩子做“社区服务”并不是从字面上的打扫卫生,到社区干活,而其真正意义是令学生体验做义工的价值。应该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做,哪怕给社区老人唱歌、跳舞,把自己的特长和热情发散出来,并懂得不求回报,从而体现个人价值,体现帮助他人的快感。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综合室姚里光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洋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王嘉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