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旅游公社·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旅游公社·特别报道

湿地公园建设与政府理念有关(2)

2012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游客在美国大沼泽国家公园内探险。 图/CFP
在北京湿地观察鸟类的外国游客。 本报记者 李飞 摄

  (上接D05版)

  澳大利亚百英亩湿地 通过湿地之旅了解土著文化

  ●澳大利亚旅游局

  坐落在新南威尔士中北部沿海地区的百英亩湿地(Hundred Acre Swamp)被称为澳大利亚美丽的后花园。这里曾经是偏远的潮汐湿地和河口,如今,这个180英亩的水道已是鹳、白鹭、鹟和蔚蓝色翠鸟等117种鸟类的家园。超过400只黑天鹅栖息在这里,还有鱼鹰站在巨大的铁树上四处张望,河水中还拥有丰富的虾类和野生鱼。

  湿地的主人Dennis Ryan和他的妻子Marilyn在1989年从姑父那里买下了以前的牧场,然后将其重新命名为“雾之谷”(Valley of the Mist)。Ryan家族放弃了奶牛和农药,开始使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种植本土水果,并开始经营丛林美食品尝游和独木舟游。这里的独木舟航游会带你穿过芦苇,经过矮小树苗密布的小岛。

  有趣的是,在这里你能看到一些岛屿小到只能支撑一棵灌木。作为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Dennis也熟知土著文化,他至今仍用煮茶树叶的方式治疗感冒和咳嗽,并且用野生树叶治疗擦伤和溃疡。所以,湿地之旅还能了解不少的土著文化。

  ■ 观点

  观鸟者是湿地保护的力量

  ●陈克林,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

  《湿地公约》的全称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观鸟是目前湿地生态旅游中的主要方式之一,旅游者拿着各种望远镜、早出晚归,凭鸟的鸣叫或者飞行的姿态等,鉴定鸟的种类。通过观鸟活动,扩大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人类对野生候鸟的认识,增加大众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同时还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

  开展观鸟旅游的地点会随着年度变化,可以缓解游客对环境的压力,观鸟旅游所需要的建筑设施少,对自然索取就少。由于鸟类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鸟类种群数量变化与栖息地环境质量关系密切,因此观鸟也成为环境质量监测的一种手段。

  观鸟在北美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产业。目前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范围,也开展了观鸟活动,例如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观鸟活动,虽然这种观鸟活动的定义比较狭隘,每天集中放飞几次丹顶鹤,主要是便于买了门票来的游客拍照留念。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观鸟人数在增长,不乏民间观鸟高手。这样的人越多越好,他们会成为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宣传的重要力量。

  湿地公园不是园林,也不仅是公园

  ●张晓云,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我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困难是真正懂湿地科研的人才非常匮乏,和国外比起来,我们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志愿者很少。国外的国家公园,志愿者充当了生态教育者和宣传者的角色,给游客讲鸟类知识、植物鉴别的人,很可能就是大学教授,导游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也很足。但是在国内,你估计只能从导游那里知道一些历史八卦。这跟国家的整体浮躁有关系。

  在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上也一样,规划时,对建设材料和施工手段都有要求,但是当地政府可能在施工上请了当地的园林设计公司,结果出来的就是一个园林景观。湿地公园不是园林,也不仅是公园,我们的专业氛围欠缺。目前湿地公园的建设,还是地方投入为主,国家投入很少,这和当地政府的理念、资金投入等都有关系。

  中国湿地保护主要靠国家投资

  ●刘雪梅,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在保护区的实验区范围内进行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和宣教功能结合起来。湿地公园是个社会大课堂,让人们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给予我们的生态环境,他才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保护湿地。其实湿地无处不在,湿地就是我们的家园,破坏湿地就是拆自己家的房子。

  野鸭湖每年的游客中,一半是生态旅游,一半是学校、企业等组织的参观学习。仅靠门票无法进行湿地公园和保护区的运转,主要还是国家投资。今年计划申请一些亲水项目,如木船深入湖泊中;电瓶车游览,自行车骑行;亲水木栈道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