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爬窗挤车”公交道能否调整
看到昨日《新京报》报道国贸附近乘客“爬窗挤车”,此类事件其实已不是“新闻”,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千人挤爆930路的现象,又过了两年,意味着住在燕郊、通州的人更多了,等公交的场面也就更加“壮观”。
每天晚上6-7点的高峰时期,频频出现从大望路路口往东蜿蜒几百米全是黑压压的人群。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车次不够,不能及时拉走陆续聚集的下班族”。车都在哪儿呢?很多是在马路对面进城的路上堵着呢。
从2011年开始,上下班高峰时段分别开通了上班进城、下班出城的公交专道,此举取得非常大的成效,公交出行顺畅,而且鼓励好多人公交出行。为了缓解下班时万人空巷的现象,能否晚间把进城方向的公交专道也开通,保障公交车顺利进城,及时把下班回家的乘客拉走?
□彭守永(市民)
取消“三好生”别只是“换马甲”
据报道,百年名校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在京城首开先河:从本学期起,以“10+N+1”多元评价体系代替沿用数十年的三好学生评选。
尝试取消“三好学生”这样的改革固然称好,从长远来看取消“三好学生”评比也只是个时间上的问题。然而,仅仅以“10+N+1”评选标准来取代“三好学生”评选,能达到改革的成效吗?
据了解,在新评价标准中,“10”是指爱心、爱国、诚信等道德指标,“N”指所获奖项,“1”指专长特长。这些指标都有相应分数,以利于和推优衔接。然而用相应的分数去衡量各自指标的高低,会不会到最后沦为“换汤不换药”结局而收场?“10+N+1”的过度细化,条条框框过度复杂,如果处理不得当的话,可能只不过是“三好学生”的一次翻版而已。
学生的评比,如何摆脱“打分数”这种僵化的教育评估手段,可能比废除“三好学生”评比更重要。
□谭相彬(职员)
要查扎轮胎也要解决乱停车
据《新京报》报道,前日早晨,北京妇产医院门前西侧姚家园路至团结湖路上,停在路边的几十辆车遭扎胎。多名车主称,此前该处已发生过两起类似事件。
记者调查发现,这一路两侧本来不能停车,但因为附近的停车场要收费,很多车主也就把车停在道路两侧,人流穿行,交通混乱。这些人随意停放,难免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有人出于泄愤、报复或威胁心态,而屡次将这些车辆扎胎。当然,即便事出有因,这样的违法行为也必须依法查处。
但更让人不解的是,这地方的停车乱象不是一朝一夕,扎胎事件都已发生过三起,有关部门为何不严加整治?这路段既然不能停车,那有无明显的“禁停”的标志和提醒?对那些违法停车的,有无及时依法查处?破坏车辆虽然可恨,但问题根源其实是乱停车,这个问题不解决,扎胎的事件,恐怕还会防不胜防。
□吴志峰(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