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北京新闻·社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7:北京新闻·社区

工商老孙“七阻”环境隐患进社区

东城工商分局幸福大街工商所网格责任人孙连进成“社区红人”,为居民解决纠纷300余件

2012年02月1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孙连进(右)正和同事一起在社区菜站检查蔬菜。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一说起工商人员,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壳帽、深色的制服,古板刻薄,让人心怀畏惧之心。

  但在华城社区、绿景苑、夕照寺西里居民眼里,东城工商分局幸福大街工商所网格责任人孙连进,却是他们每天都想见到的“社区红人”。

  “哟,老孙,您来了”、“孙大哥,我有个问题跟你反映一下啊”,投诉问题产品、周边公司扰民,就连菜店卖的菜不新鲜这样的琐碎问题,居民们也都要向老孙诉说一下。搁不住事儿的老孙,总不管是不是职权范围,都会想着帮忙协调。

  “旁听”楼门长会议

  51岁的孙连进是位老工商,精气神儿挺足,自1984年进入工商系统,在近30年工作中,他也当过诸如人事科副科长、商广科副科长、执法队副队长、工商所副所长这样不大不小的“官儿”,8年前由于年龄原因他退居二线,本来所里打算给他安排个轻松的岗位,可孙连进却拒绝了这样的“好意”,选择当一名工商网格责任人——这是工商最基层的岗位,每天要面临很多杂事儿。

  “他最初一来社区,说的那句话我都还记得”,华城社区主任郝丽霞说,老孙跟我直接说,“郝主任,咱们社区有什么情况,您就跟我说,关于工商的事,能为大家做的,我一定尽力”。一听这话,我就知道这是个实在人。

  孙连进每天在工商所和社区之间来回奔波,居委会专门腾出一间9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孙连进的社区工商工作站办公地点。

  孙连进还印了特别的“名片”——把自己的照片放上去,还专门留下手机号码,“这样居民一有事可以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我随叫随到”。

  孙连进还想了个获取信息的办法,因为每半个月社区楼门长都要开次会议,说说社区里的事,他跟居委会申请,每次去“旁听”会议,这样社区的变化信息就能尽快全面掌握。

  成功劝下海鲜市场

  老孙说,当工商网格责任人,腿要勤,嘴要勤,眼睛还要善于发现隐患问题。

  华城社区居民季女士因为一件事对老孙印象深刻。

  3年前,他们小区4号楼是一栋8000平米的商务楼,紧邻住宅,开发商却有意将其改造为海鲜市场,打算现卖现做海鲜。老孙发现这可能会是一个隐患。果然,当居民得知开发商的举动后,300多户都坚决反对,担心环境卫生、治安混乱,矛盾一触即发。

  “我当时一听说这里要开海鲜市场,恨不得就要搬家,这种环境肯定没法住人了”,季女士和居民们都表示不满。

  社区居民想要一个干净安宁的环境,开发商要求得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法律没有规定不允许,怎么办?

  孙连进先把这个情况向区里反映,整理出众多法规,先自己学习,然后两次找开发商,向其说明居民反映,又找到海鲜市场承租户,先后劝说了5次,最终这个招商引资办海鲜市场的打算放弃了。开发商改引进多家民营培训学校,方便居民就近带孩子上培训班。

  “以往一些群体性事件的酿成,往往是因没及时发现或介入”,孙连进说,多到社区走走看看,就可以“小事调解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

  几年来,老孙为居民协调解决投诉和纠纷,大约300多件”。

  评价

  居民孙丽霞:你都想不到老孙有多热心肠,我因为子女出国,家里就一个人,有一次买了个电话却打不出去,找销售员态度还不好,孙连进就听我念叨了一句,把我的电话、发票都拿过去了,4天后,送回来一个好电话,这么一个小事,他都很留意。

  社区主任郝丽霞:老孙是个特认真的人,不放过细节问题。就在刚过去的正月十五,他管辖的一个烟花爆竹摊点由于货量大,又靠近居民社区,尽管是燃放的最后一天,他从16时30分一直盯到24时,饭都没吃,就怕出岔子。

  本报记者 廖爱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