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1:书评周刊
上一篇

内在视角和内在批判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阅读观察】

  我觉得,秋风的《华夏治理秩序史》回到了六经或者是五经。六经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东西,所有的注释、阐发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如果我们不回到这个基础,并把它说清楚,将来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中间开始,从孔子、孟子等人开始说起都不行。相关的是,秋风还要回到古典的史学,古典的史学把人和人心放在首要的位置。我觉得,秋风的这种回顾,在经典和古典史学的精神这两点上非常有价值,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

  在导论里面,他提到他的方法,但是他没有明确的叙述,这是比较微妙的。但是我相信在内容当中可以看到很多方法。他要把传统的概念传给现代人,而且要有对话,秋风的知识的脉络是奥地利学派、哈耶克、宪政主义等等。他不断用传统的语汇,概念、范畴和现代的知识进行对话。他讲的华夏中国的历史,既是独特的,也有普遍性,或者说具有和其他文明共通的地方。我们讲普遍的时候,中国是被排除在外的,中国有特殊性,而特殊性没有普遍意义,这显然不符合过去几千年中国人对自己文明的看法。只是最近这一百年我们才这样看。

  秋风对治理秩序的界定里面,所有的文明都在处理类似的问题,中国有自己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和其他文明进行对话。所以,秋风要做的工作是怎么样能够把不同的语汇进行对话,在对话中看到普遍性,我觉得这也是有意思的一点。

  大概在10年前吧,汉学家柯文讲在中国发现历史,和秋风在书里讲的内在视角和内在批判不在一个层面上。柯文是在知识上,秋风更多是从文化的内部重新审视一个文明,去阐发它的当代意义,这样一个内在批判我觉得非常的重要,秋风从六经提供了一些批判的横轴。

  □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根据梁治平在秋风新书《华夏治理秩序史》发布会讲话整理。

  本报记者 张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