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书评·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书评·人物

王旭明 新闻发言人从职务化到职业化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 版本:新华出版社2012年1月版 定价:38.00元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书斋中。本报记者 韩萌 摄

  继《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之后,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所作《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前不久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在本书中,王旭明强调了新闻发言人的人品素养,并通过对40个典型案例的精细观察与分析,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担任新闻发言人的心得体会。

  新闻发言人应当有一线工作经验

  新京报:你比较强调新闻发言人的一线工作经验,这对于新闻发言人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王旭明:我说的经验,至少包括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政治经验,一个是所在领域的那个工作经验,第三,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媒体工作经验,这个尤其重要。媒体工作经验,还不是说我在中国的媒体工作过就行,关键你在媒体干什么,发表了什么作品,你在媒体里是不是优秀记者。如果我在媒体当了五年的副总编辑,或者当了五年的行政,那也不行,一定要有非常充分的报道经验,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我们不少的新闻发言人说的这些话,办的这些事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因为他不知道媒体怎么回事,他不知道记者怎么回事。

  新京报:你觉得,在新闻发言人和媒体记者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

  王旭明:正常的关系应该是工作关系,你干你的工作,我干我的工作。但是,在中国,在当下,在至少几年或者十几年以内,我觉得还是一种特殊的朋友关系。

  我们中国长期流行一条,叫熟人好办事,混个脸熟,大家也都喜欢脸熟的。在西方流行得很久远,很广泛的AA制,在中国很难行得开。在新闻发言人和媒体关系这种工作中,如果形成一种特殊的朋友关系,比方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所谓哥们,所谓姐们,这种关系,我认为是适当的,对新闻发言人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推进和帮助。

  新闻发言人的个性

  新京报:美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新闻发言人萨哈夫特别诙谐幽默,其发言的风格和个性很为人称道,你也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新闻发言人,你觉得,新闻发言人的个性和他们的身份怎样结合会比较好?

  王旭明:新闻发言人,核心还是人,他应该有作为人的共性要求,比如说真诚,善良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新闻发言人应该保持人的共性要求。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最喜欢的是什么人?我们最喜欢有特点的人,有个性的人,咱们平常交朋友,谁也不喜欢这个人对谁都是一张脸,对谁都是一种话,对谁都是一个手势,对谁都是一个样子,我看不会有人喜欢这样的人。

  作为新闻发言人来讲,保持适度的,必要的,不违反工作原则的个性,我觉得非常必要。这种个性不仅使他供职的部门得到社会的广泛理解和认同,还从中把记者和媒体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我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北大名教授孟二冬的女儿写一封信的时候提出来,说人民教师应该有魅力,这个魅力就是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我认为,一个新闻发言人应该是一个有魅力的人,这个魅力包括学识的魅力,也包括人格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萨哈夫是一个有魅力的新闻发言人。

  新京报:你强调,新闻发言人要学会做人,它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王旭明:我觉得干好新闻发言人的一个前提,应该做好的人,要学做人。可能有人反驳,你说萨哈夫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认为,就从萨哈夫的职业道德上去分析,从他的职业素养上去分析,他作为萨达姆政权的新闻发言人,他忠实于他的职守,他在他的这个岗位上尽了最大努力。你可以从道德上说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为独裁者效力,可以批评他,但是不可否认,他在这个岗位上有职责的要求。而他在这个职责要求上,施展了他最大的魅力,这是我们应该客观实事求是说的。为什么美国逮捕100个战犯,却没有萨哈夫?因为他从事的是一种职业。

  同样,我觉得利比亚的新闻发言人易卜拉辛也是非常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当北约的飞机刚炸完以后,他把记者拉到了被炸的现场去开新闻发布会,让大家看,而不是像往常一样在他的发布厅。这是很高的新闻发布技巧,而易卜拉辛的那种儒雅、镇静,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在这里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其实崔永元说了一句非常风趣,但是非常深刻的话,他说两军交战,不斩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要职业化

  新京报:你怎么看中国现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情况?

  王旭明: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兴起,应当以2003年“非典”以后为界。应该说,经过近十年来的努力,要不要新闻发言人,要求各个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这个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就是有了这个和尚让不让他念经,让他怎么念经。如果有了和尚,怎么样念经并且念好经,这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话题。这个问题,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新京报:你认为,新闻发言人要职业化,如果实现这一步,有哪些事我们现在要很快做起来?

  王旭明:我们应该下大工夫和气力,至少要培养出三五万能够干一辈子的职业新闻发言人。职业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职务,不是一个官衔,也不是一个待遇,而是他的能力,他的素质。就像八级工——全国很少有八级工,但是八级工可以当一辈子,我们的高级医师,高级教授,他就能够开胸验肺。

  我认为,我们要把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培训,像MBA那样。现在有一个大的问题,培训新闻发言人的人,绝大部分没有干过新闻发言人的事。做了新闻发言人的人,绝大部分没有新闻传播基本的理论和技巧,这两个绝大部分就构成了我们这一个地带的这种人才的奇缺和不胜任——无论是当教授的来培养,还是当过新闻发言人去培养都不行。本报记者 张弘

  【职业定位】

  发言人挨批是正常的

  新京报: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新闻发言人代表部门发言,有时候也可能表现为代表部门挨骂,甚至要代表部门来接受一些惩处,比如去年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后来调离了这个岗位。你觉得这种现象合理吗?

  王旭明:新闻发言人代表自己所供职的机构发言,他所代表所供职的机构发言以后,得到了表扬或挨了批评,这都是很正常的。借用汪国真的一句诗就是“既然你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新京报:在党政机关做发言人,评价新闻发言人是不是优秀,标准是不是要看领导是否满意?

  王旭明:这应该是一个标准。新闻发言人是职务行为,他本身就是供职于他所服务的部门,如果他所服务的机构的领导不满意,这个发言人还怎么干?

  新京报:新闻发言人会有来自领导和公众的双重压力,但新闻发言人作为一个官员,是不是来自领导的压力更大一些?

  王旭明:都有压力,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好统一做判断,这不是绝对的。作为一个发言人,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业务素养,还有其他多方面的素养。如果一个只会在官场混,讲官话,和上级打交道,溜须拍马,道德素养很低,不要指望这个人能发好言。

  新京报:如果对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立法或制定一些有关新闻发言人的规章制度。你觉得优先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

  王旭明:优先要考虑的,是把《条例》变成国家信息公开法,有条例的形式变为法律的形式,如果应该公布的信息没有公布,或者错误地公布,那要追究有关公布者的责任,以及批准公布的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其次,对新闻发言人要赶紧走职业化的道路,不能到一级官位后来兼职做新闻发言人,发言人是职业化的行为,不是职务化行为,要由现在的职务化行为迅速转化为职业化行为。

  第三,干得好的要有出口制度,要提拔任用,要提升;干得不好的,干得差的,要批评,要降职。而不是相反,干得不好的,还长期在这个位置上,甚至还被提拔。本报记者 郭少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