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蜂拥投向虚拟经济领域,谋求“以钱生钱”,实业利润微薄遭冷落,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入决策层视野
在艺术品热和农产品炒作之后,中国经济不良症候出现在金融上。
2011年以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和集资案件频频出现,背后反映的问题与游资炒作农产品、艺术品等如出一辙,实体经济受到投资者冷落,资金蜂拥投向虚拟经济领域,谋求“以钱生钱”,中国经济虚实失衡。
“虚火”过旺,实业疲软,这种失衡现象成为经济领域近期的关注焦点,并受到决策层关注。继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之后,今年2月6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座谈会时提出,要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要放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新36条”的实施细则制订出来。
“虚实失衡”是如何产生的?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在这种失衡状态下的生存状况怎样?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本报记者通过调查和梳理,并采访相关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对此进行探讨。
实业和金融冰火两重天
银行业上市公司几乎贡献了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一半,中小企业利润微薄。实体经济和金融业被指冰火两重天。
2011年,虽然实体经济呈现出增速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以9.2%的同比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但在GDP数据之后,另一些数据反映出经济更深层次的问题。
银行在中国经济中“一枝独秀”,目前已经有分析师预计全年银行业有望实现30%以上的增长。在2011年的半年报中,银行业上市公司贡献了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46%,与此前同期略有上升,这是近年来银行贡献半数企业利润总额的一个缩影。
另一方面,中小公司如创业板公司的净利增速不到银行业的一半,目前预计不到15%。在上规模的公司之外,另外一些未能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的情况更不乐观。阿里巴巴集团对环渤海地区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调研显示,52%的公司净利润下滑。
遇到困难的不仅是中小企业,像美的、李宁这样的大公司近期也传出裁员消息。GDP的列车仍在行进,但经济基石已动摇。一名投资经理说:“银行利润可以是无源之水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看来,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在2011年是冰火两重天。
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2011年以来已经成为“风暴眼”,民营企业老板遭遇资金问题接连出走,近期又传出立人集团出现债务危机,董事长被刑拘。
金融产业繁荣的背后,难掩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惨淡。
目前政府已注意到这种局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月6日至10日的座谈会中表示,应对今年的经济困难有两个途径非常重要:一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放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落实的方式将集中体现在“新36条”上,温家宝指出,将在今年上半年将实施细则制订出来。
也有学者关注政策传导的效率。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举办的小微企业调研发布会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表示,2011年政策也出台了帮助小微企业的措施,比如降税,但好多小企业没有感受,政策是否落实更值得关注。
高利贷背后是实体空心化
在温州等地,一些原先从事实业的企业主已转而成为资金“掮客”,因为做实业利润太薄,放贷来钱更快。
对于经营实业的人来说,遇到的问题显然来自多方面,通胀高企带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员工工资开支上升,对于小企业来说,获得周转资金的难度也与日俱增。
归结起来,“利润太薄”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在民间金融发达的温州等地,一些原先从事实业的企业主已转而成为资金“掮客”,因为放贷款来钱更快。
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指出,温州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民间金融“高利贷化”,实际却是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以实业精神和创业激情著称的温州企业因为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在资本逐利本性驱使下追逐泡沫性投资。
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对小微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小微企业挺过了高成本和资金周转难,但很多受访的小微企业都希望在政府招标、行业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放开,公平对待小微企业。
放开不适当的管制被认为是激活目前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一环。一些行业过度竞争,而一些高利润的上游行业缺乏竞争,正是造成目前中国实体经济虚化症状的原因之一。
辜胜阻指出,在多重困境下,长期专注于实业领域而获取的微薄利润远不如炒资产短期高额收益,在资本逐利的本性下,民间资本瞄准了短期高收益的泡沫性投资领域,一些实体企业逐步放弃了对主营业务的坚守,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转移。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1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73.1%)的企业经营者认同“目前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
金融业垄断推高实业成本
大型银行不愿做小微型企业贷款,而小型金融机构则数量不足。小额贷款公司虽能放贷,但杠杆率过低。
金融领域的垄断则造成了目前金融行业利润过高,包括利率限制和准入限制,一方面造成了银行利润畸高,另一方面也使得实业企业资金成本过高,利润萎缩。
大型银行不愿做小微型企业贷款,而小型金融机构则数量不足。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指出,国有单位垄断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因此问题不在于人们所说的这些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的企业求助于“高利贷”是否饮鸩止渴,而在于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出路。
小额贷款公司的限制目前也较多。比如小额贷款公司从不超过2个银行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余额,不能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0%,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的杠杆率只有1.5倍,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规模。
今年2月8日,民间金融活跃的浙江省出台了首个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办法,其中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向股东定向借款、同行拆借、参与资产转让等,但仍难实质性改变其杠杆率过低的问题。
企业成本压力居高不下
周其仁认为,经济下行风险要通过减少不当管制、增加积极减税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企业家精神等来缓解。
在实体经济下降趋势下,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出现转向的预期也在增强。在2011年末,不少券商和海外投行都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出现转向。例如摩根大通预测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会在2012年中实施多次。
但经济的复苏似乎未因货币放松而出现实质性改善的例子。同时身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周其仁指出,经济的停滞主要是与经济活动中的摩擦力有关,比如交易成本等。他呼吁,千万不要把药方开错。如果拧开货币的“水龙头”,最终并不能帮助中小企业,反而可能有害。
周其仁提到两点,一方面是货币放松之后的物价上涨会使得企业承受更高的成本压力,小企业对此抗压力更差;另一方面,货币宽松最终并不能落到小企业口袋中,传导机制目前也有问题。
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在近年来居高不下,200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初步繁荣以来原材料成本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曾出现回落,2009年之后成本上涨压力再次变得显著。
货币和信贷政策也因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不畅,而无法有效对中小企业给予助益。阿里巴巴副总裁胡晓明指出,小企业因其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需要更高的成本,而大银行并不感兴趣,类似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才是合适的选择。
周其仁认为,不要用刺激通胀的办法来对付经济下行风险,因为这一风险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最大风险。经济下行风险要通过减少不当管制、增加积极减税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企业家精神等来缓解。
本报记者 吴敏 苏曼丽
■ 名词解释
“新36条”
“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于2010年5月13日再次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计有36条,为了与“非公经济36条”相区别,被简称为“新36条”。其中包括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内容。此前的“非公经济36条”由国务院于2005年2月25日发布,包括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等。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何晨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