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娱乐新闻·对话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娱乐新闻·对话

携《一次别离》冲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伊朗名导畅谈创作与本国电影环境

阿斯哈·法哈迪 无论多困难,都能拍出好电影

2012年02月2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阿斯哈·法哈迪 导演、编剧。今年40岁的法哈迪出生在伊朗的伊斯法罕省,青年时代,他从德黑兰大学拿到戏剧艺术和舞台导演硕士学位,之后开始写剧本、执导电视剧。他从第二部电影《美丽城市》开始引起关注,第三部电影《烟花星期三》曾摘得2006年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第四部电影《关于伊丽》则摘得第59届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银熊奖。他的电影生动地反映了伊朗的社会、生活、宗教环境,成为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宠儿。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迪的新作《一次别离》讲述了一个健康中产阶级家庭面临的种种问题与纠葛,不久前刚摘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桂冠,而眼下,它也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大热选手。法哈迪说,如果《一次别离》能在奥斯卡得奖,将是伊朗电影界的一件大事,因为这能告诉伊朗的电影人:无论在多困难的条件下,都能拍出好电影。

  《一次别离》的海报。片中有一句台词:“为什么你觉得我们会像动物一样打我们的老婆和孩子?我们和你一样都是人。”

  法哈迪说,他想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对彼此的判断有多么的武断和错误。人们总会放大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但是当人们靠近彼此,就会发现我们之间是那么的相似。”

  新作是“三部曲”的一部分

  记者:《关于伊丽》中的哪些东西是你想在《一次别离》中进一步探讨的?

  法哈迪:拍《关于伊丽》时我已经开始构思《一次别离》。这两部电影风格有些相似,但我不是刻意去追求这种风格,是这两个故事本身引导我去用这种风格来讲述和创造它们。其实,这两部和我另一部《烟花星期三》间有很多内在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这三部电影就像一个链条上的三个环节。

  记者:你是否用了特别的方式来拍摄《一次别离》这个题材?

  法哈迪:演员们的表演方式不一样。在《关于伊丽》中,我需要让演员们成为一个更有凝聚力的群体,而在《一次别离》中,我需要他们更加独立。此外,《一次别离》中即兴表演的场景更少了。比如,“纳德”这个角色被设定为只喜欢听传统音乐,从签约、排练到进入拍摄,扮演纳德的演员一直都在听传统音乐。他在戏中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提到音乐,但也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他的音乐喜好。

  记者:伊朗观众看到《一次别离》是什么反应?

  法哈迪:它在国内引起的反响和在国外没有太大不同。这部电影在伊朗很受欢迎,许多观众到影院去观看它,评论界和电影圈的同行也都认为不错。但是,从这部电影里寻找多样化的反响,恰好对应着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多样化的观念。

  因为太爱音乐,反倒用得少

  记者:你写剧本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法哈迪:从故事大纲开始,然后尽一切努力去让剧本成熟,就是这样。我相信每个故事都包含着许多主题,但我要试着抓住那些真正对我重要的主题。对我来说,写故事就像在报纸上做纵横字谜,所有的元素都交织在一起,我试图要做的就是用那些最简单浅显、最微不足道的东西,来编织我的故事。

  记者:你曾说会与演员们一起来丰富剧本,他们对你的剧本会有怎样的影响?

  法哈迪:我在选择演员之前,当然已经完成了剧本,但是当演员们来到我面前时,我会从他们的行为中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细节,把这些细节注入到剧本中。所以,当我和演员们排戏时,我同时也在调整我的剧本。

  记者:你拍戏的时候喜欢改剧本吗?

  法哈迪:一旦开拍,我就不想再改变,因为如果你今天改变了一些东西,10天之后你会突然发现,它会产生一些你没预料到的影响。所以,只要开机,剧本就是雷打不动的。

  记者:为什么你的电影很少用音乐?

  法哈迪:这不是因为我不喜欢音乐,恰恰是因为我太喜欢音乐,以至于我觉得应该非常谨慎地使用音乐。音乐能为电影煽情,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所以我更不愿意这样做。实际上,我希望情感在整部电影中自然地发展、贯穿,在片尾出字幕的时候,才用音乐来释放情感的高潮。

  电影人必须有自己的信念

  记者:你的电影总让观众们感觉到,自己切身地参与到了角色们的冲突之中,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法哈迪:我有三个保留真实感的原则:第一,用纪录片的影像风格来拍摄;第二,镜头不偏向于某一个人物,所以,你看到的大多数人物的景别都是一样的;第三,让观众看电影时,意识不到摄影机存在。我尝试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当你看电影时,你感觉你不是在看电影,而是相信这些事情真实存在,人物说的话、做的事都不是导演编出来的,它们就是事实。

  记者:你说过,希望观众离开影院时不是带着答案,而是带着问题。那么,你希望给观众带来哪些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或感受?

  法哈迪:我看《一次别离》时,会有个人的感受和疑问,但我不能说观众应该产生什么样的疑问,我只能说,希望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问题,这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

  记者:如果《一次别离》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对你个人和对伊朗这个国家来说,会意味着什么?

  法哈迪:这对伊朗电影界来说将会是一件大事。它将使得伊朗的电影人认识到:无论在多困难的条件下都能拍出好电影,好电影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观众。对我个人来说,它(得奖)将使我相信,以后我更应该只拍摄自己想要的电影,因为《一次别离》就是这样拍出来的。如果一个电影人有自己的信念,那么需要发生的一切,往后都会自然发生。

  电影在伊朗

  在伊朗拍片

  在伊朗拍电影的花费并不高,所以融资方面没多大挑战。但是,在伊朗,不是任何电影都能随便拍,这就产生了其他的难题:如果你在伊朗拍电影,就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律和限制因素,纵然你不愿意接受,但为了拍电影也只能服从。不过,尽管有这么多限制,仍然完全可以找到其他的办法去拍摄你想拍的电影。

  在伊朗“申奥”

  我们有一个由政府组的委员会,成员来自伊朗电影界的制片人,所有“申奥”的电影都要经过这些人来审查。年复一年,委员会的成员也都不同。有几年,成员都是由深思熟虑挑选出来的、非常有能力的电影人担任,但另外几年的情况就没有那么理想,还有一年甚至都没有委员会,只有一个人来挑选他个人认为合适的影片去参赛。

  本版编译:牛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