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重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重点

“活取熊胆”编年史

这是部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取熊胆”曾代表着一种进步科技,如今成为文明前进的阻碍

2012年02月2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一幅辽代猎熊场景的古画。
一只黑熊被困在铁笼中,以便抽取胆汁。
亚洲动物基金会在山东威海的森宝熊场救熊。
研究中的人工熊胆。目前该药正在等待国家评审。

  猎麝取香、杀犀取角、活熊取胆,是否天经地义?熊做食材几千年,取熊胆入药千余年,人们对此鲜有争论。近来一个活熊取胆企业归真堂谋求上市,引起了最大的民间反对潮。

  动物保护组织、公众人物、中医专家、法律工作者、媒体都介入争论。一方试图在法律框架内讨论,但很快便失守。因为这一争论早已超越法律法规,上升至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的范畴。

  人类从茹毛饮血时代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行为曾是文明的重大进步,熊胆入药已经延续千年,曾被作为先进文明写进经典。

  而如今,语境变了,时空变了,重新审视人类的行为,取熊胆已成了一个与现代文明相悖的命题。

  唐代(公元659年) 熊胆进入药典

  从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发展历史来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大致表现为: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利用者与被利用者。

  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人类征服作为猛兽的熊也是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进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春秋战国时代的孟子已把熊当做高级食材。

  其后的秦、汉、唐等各朝各代,熊都为天子和诸侯们所嗜食。在著名的满汉全席中,有“白扒熊掌”这道菜。熊已经成为饮食文化中不能不提起的,代表了文明发展和进步。

  历史上,为了杀熊食熊,曾断送过不少庖厨的性命。

  熊胆入药,并未见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这中医四大典籍。

  直到公元659年,唐代《新修本草》才首次提及熊胆,主治身目发黄的黄疸。

  当时猎熊取胆并非易事,故被视为珍稀药物,伪造熊胆也屡见不鲜。早早就有了辨别真伪的方法。宋代药物学家苏颂:“熊胆阴干用,然多伪者,但取一粟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散者为真。”

  明代李时珍也曾教人如何辨别真伪熊胆。

  但在各种药典中,熊胆没有进入治疗生死攸关疾病的药方,而多用于治疗肝、眼疾病。在良药匮乏的古代,加上获取较难,熊胆价值不菲。

  1980年代 从朝鲜引进活熊取胆

  在“活熊取胆”方法发明之前,都是杀熊取胆。黑熊被麻醉后,切开胆囊,插入铁管,抽取胆汁。

  直到1983年,朝鲜发明了“活熊取胆”技术,这种技术是用一根长10cm-20cm的金属管,穿过腹壁,直插胆囊,胆汁便被抽出,一天抽两次。

  该技术慢慢从朝鲜传至长春等地。长春榆树市青山乡,几乎每个村每一组,都有农户养殖熊。

  与此同时,熊类圈养繁殖研究、胆汁引流技术等各种技术也发展起来。为防止伤口愈合,人们会不时挑拨创口,为阻止黑熊拨开抽管,还给它们穿上10公斤的铁枷。

  活熊养殖场的出现,被认为客观上缓解了野生熊被猎杀。

  随后又出现了“自体组织造瘘引流技术”,这就是被中医药协会称为“熊甚至会很舒服”的无管引流。

  这种方法是,用肠衣在熊腹部开个肉管道直通胆囊进行引流。

  1996年,林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养熊场必须使用无管引流,对设施和技术不合格的养熊场限期改进,限期内部改进或改进不合格的,坚决取缔。

  但这种技术并未使黑熊减少痛苦。黑熊腹壁有个长期的开放性创口,极易感染,还会皮肤溃疡。没有准确插入胆囊的器具还会直刺腹腔,造成肝脏破裂。有报道说,几乎所有“取胆熊”,都会落下不停摇头的病。

  1990年代 学者呼吁动物福利

  学者唐锡阳很早知道动物福利的概念。1996年,他参加关于“活熊取胆”的会议。他在会上介绍国外如何保证动物福利。

  美国有的州禁止买卖活的动物食品;在德国如要买活鱼回家,必须在塑料袋中装水,还要放一片提供氧气的药片。

  “动物福利”理念成形于19世纪的欧洲,它要求保障动物五方面的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没有恐惧感和忧伤感;表达天性的自由。

  但这也遭到一些人的质疑,他们提出,如果要保证动物的福利,要救这些熊,那是不是也应该拯救餐桌上的鸡鸭猪羊?

  唐锡阳说,人类和动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确实不容回避,保证动物福利也只能在这个前提下,“毕竟不能要求人人食素”。

  动物福利要保证的是,不要让动物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即便屠宰,也要人道屠宰,比如不让别的猪看到猪被杀,通过电击,让猪在几秒钟内死亡。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出台动物福利法。德国民法典规定:动物不是物,受到法律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贺海仁认为,这种先进的法条,在中国很难做到。“动物立法迟迟不出,纠结于有些人认为现在搞什么动物权利太早。”

  贺海仁说,动物福利有别于动物权利,是指消费过程中减少动物的痛苦,所以动物立法很必要。

  21世纪 替代品“人工熊胆”获专利

  熊胆的主要疗效是,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中医药专家刘正才说,“我做中医已40多年,从来没用过熊胆。现在我们有50多种中草药及人工合成药品可以替代熊胆,效果一样。再没有这个必要让黑熊遭罪了。”

  沈阳药科大学原副校长姜琦也持这种观点,并于1983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立项,研发“人工熊胆”。

  熊胆中的有效成分被认定为“牛磺熊去氧胆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可用于包括发炎和细菌感染等多种治疗上。

  2006年,“人工熊胆的配制处方和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成为中国创新产品,有完全的知识产权。目前已上报至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等待国家的评审。

  不过,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认为,熊胆用药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仍是临床不可缺少的,其综合功效尚无法用其他药物代替。

  专家认为,主要是商业利益和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才会食熊胆。

  安徽医科大学教授祖述宪说,实际上,从古至今,中医在开方子的时候是很少用到熊胆的。熊胆里的去氧胆酸钠可以化学合成,那为什么还要从活熊的胆汁里提取呢?

  本报记者 刘一丁 吴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