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评论周刊·时事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评论周刊·时事专栏
上一篇

历史共识能否在东亚产生

2012年02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不说不快】

  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再次引爆中日关系中的历史敏感点。外交部严辞驳斥河村隆之的言论,南京市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交往。

  河村隆之言论引起的反应,在中国方面,有外交部驳斥、驻名古屋总领事馆抗议、江苏省外事办表示以史为鉴为中日合作的基础、南京市政府暂停与名古屋官方往来,舆论对河村隆之言论一片谴责。在日本方面,京房长官表示日军在南京对非战斗人员的杀害、掠夺等行为“无法否定”,同时中央政府不便介入河村隆之言论风波;河村隆之多次表示不收回言论,但希望与南京市继续友好往来;媒体认为河村隆之言论不合时宜,但名古屋市政府表示接到的民众来信和来电中多数支持市长。

  显然,无论官方民间,对河村隆之言论,中日双方态度并不一样。这大致沿袭了一贯的状态。否认南京大屠杀,在日本即使不是主流,至少是经常出现的言论。即使不考虑这种言论针对他国因而易于被无足轻重地对待,即使不考虑这种言论因否认一段屠杀历史而利于解除很多日本国民面对丑史的那份尴尬,仅仅从见多不怪的角度来说,这种言论在日本被当作“不奇怪”乃至正常的言论,都可以解释。

  战后日本对战争的罪恶并非无所反省,然而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加害者的身份反省,多大程度上是以“战争使一切人受害”的一般立场反省,恐怕还是疑问。战争使人类相互仇杀,从而使一切人受害,这是毫无问题的。然而,加害者的加害和受害,受害者的受害和反抗,仍然有所不同,对其他民族施加战争的人,仅仅从“战争使一切人受害”来反省战争,虽然也可以树立起和平的信念,但对历史责任又何所承担?

  一直以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理由在日本各种各样。有人从死亡的确切人数说法不一来否定,有人从正常的战争行为来否定,河村隆之则从听父亲就战时作为日本军人在南京得到了欢迎来否定。无论哪一种角度,都无法否认南京发生了高密度的死亡,也无法否认这一死亡事件成为中国抗战更为同仇敌忾的一个原因。

  其实,今日东亚有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氛。在这一地区,日本、韩国和中国先后得到了经济发展,在全球化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一地区的成长因而世所瞩目。在国际政治上,日本正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谋求从战后体系中的战败国转变为新世纪的“正常国家”,韩国也产生了诸多国际组织领导人,中国作为联合国重要成员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无论在历史认知和现实利益上,东亚诸国又有着分歧扩大的趋势,东亚并不能给人以统合的形象。

  面对国内,东亚国家或能实现历史的省思与和解,或者未能解决历史纠结。然而,东亚国家之间,在历史认知上存在的巨大分歧和相互间历史真相的巨大空白,已经、正在或者将会显示对各自社会判断这一地区共同事务上的不利影响。解决现实的利益冲突需要政治智慧,而解决历史认知上的分歧尤其需要建立在基于道义上的诚意和情怀。

  世界上任何地方,国界线都标志着群属,从而形成了本位的认知。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欧洲或欧美作为文化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历史认知的共同体的存在。东亚在文化渊源上联系紧密,地缘政治上不可分离,现实发展上相互促成,历史上有诸多纠葛,也有唇齿相依,目光投向未来,我们不能设想,超过16亿人所在的这个地区,发展不出一种建基于共同历史认知的平和相处模式。

  东亚还远未能成为一个区域共同体,但即使目标不在于此,仅仅从国家间、民族间、人民间长久的平和包容相待,东亚也应该有一种关于历史的共识。东亚诸国应该完成一种在人类基础价值上的历史叙事,东亚是否能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表述,取决于人们是否有能力在国家和民族之上,服膺于事实、真相、人的情怀和人类的共同价值。

  刘洪波 资深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