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评论周刊·网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评论周刊·网评
上一篇  下一篇

寻找自行车,是“选择性破案”?

2012年02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十博会

  日本环球旅行者河源启一郎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到武汉后,自行车被偷了。2月17日晚,武昌东亭派出所接到河源启一郎报警后,连夜组织开展侦查工作。2月20日晚11时将被盗自行车追回并连夜发还河源启一郎。(《长江日报》2月21日)

  支持

  陈方:河源启一郎的这辆自行车好似为武汉警方挖了一个“坑”,你把它填平了,网民说你“内外有别”;如果跨过去视而不见,它确实也有碍路面平坦。不过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之前丢自行车这样被警方认为“稀松平常”的案件并不是侦破不了,更多时候是不为也。为什么“不为”?很可能是自家人丢辆自行车,“损失”不了城市形象。

  吴明:事实上,不管是谁,无论是丢自行车还是丢手机,都是心急如焚,如果报警了,有人帮忙找,无疑会有一丝宽慰,失而复得了,更是喜从天降。所以,破小案常常连着个体的点滴幸福,并汇集成一座城市的治安信心。而河源启一郎的自行车能在一夕之间就被警方追回,无疑说明警方有破小案的能力,需要更多的是打击犯罪不屈不挠的态度。

  于静:毕竟人家日本友人的自行车是在咱们家门口丢的,虽说后来结局还比较圆满,还是让咱礼仪之邦挺没颜面的。长期以来,经常被贼惦记,国人都不把自行车被偷当回事了,车丢了连案都懒得报,重新买辆新的是不少人的选择,就算是有人为此报案,相信警方对偷自行车这样的小案子也提不起劲,这都客观上纵容了偷车贼。现在不妨借日本人自行车中国被偷事件掀起的舆论风波,给经常被贼惦记的自行车加把“锁”。

  反对

  书生香:不可能人人都享受到“警方迅速侦破”的待遇,这当然是一个现实;正如不可能人人都享受到丢东西后被全民关注,进而整个城市都帮他寻找的待遇一样。我们将一起丢车小案上升到“捍卫城市尊严”的高度来过度阐释,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与此同时,其实也是在助推我们现在所批评的“选择性执法”现象——我们能人为将一起普通的案件抬高到那样的程度,警方不“选择性执法”能行吗?

  李泓冰:“围观”事件圆满结束,这位国际人士享受了一把VIP待遇,感受到网友和警方的热情与仗义。但是,显然不是所有普通市民和游客都有此殊遇。不光是武汉,在中国很多地方,自行车失窃司空见惯。我们显然不能武断地从丢车频繁就认定一个城市的道德沦丧,治安不好,但这至少反映了城市治安管理的一些疏漏。而从根本上看,这一顽症的久治难愈,恐怕也和某些行政权力对普通人权益的漫不经心有关。

  梁江涛:自行车是如何被窃的;怎么以低廉的价格转手到黑市上去的;从偷盗自行车等到黑市上销赃这其中的利益链条又暴露出多少道德的沦丧和法治的缺失!日本游客的车虽然找到,但中国人丢失的东西还需要多长时间找回来?

  以上内容编选自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