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书评·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书评·天下
下一篇

不写作的小提琴家,不是丹尼尔·霍普

2012年02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丹尼尔·霍普(Daniel Hope),英国小提琴家。曾师从梅纽因、布朗等人。
《我该几时鼓掌?》
《Toi Toi Toi》
《家族碎片》

  2月22日,英国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Daniel Hope)和他的五人组在国家大剧院带来一台优雅别致的巴洛克音乐“六人行”,说起来,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演出之余,他会随身带着一台大DV,独自在上海和北京街头晃悠,自有一种天真。

  而多重身份的他这次谈起的不是他的音乐,而是他所热爱的写作:38岁的英国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已出版了三本书。

  这三本书都由德国最重要的出版社Rowohlt邀约,因而霍普全用德文写作。

  1《家族碎片》

  话要说回八年前,德国的Rowohlt出版社来电请霍普写一本《回忆录》。年纪尚轻的霍普不敢,便推辞道:“很荣幸,但有点荒唐了。”

  后来一次在柏林演出,有个下午没事儿,小提琴家凭着幼时印象,找到祖父母的老房子。正当他走进院子拿出相机之际,楼上窗户门忽然打开,一位老妇人朝他嚷道:“走开!这里是私人住宅,不走我叫警察了!”霍普只得说抱歉,告知那里是自己的祖屋。他问起老妇人是否认识他的家人,她只摇头:“我只知道这幢房子的历史”,说完就关上了窗。

  好奇心被勾起来的霍普,后来到处翻资料,结果发现这幢老房子居然有段传奇:二战期间,德国外长冯·里宾特洛普强迫霍普的曾祖父母将房子卖掉,将房子改成了纳粹党的密码破译中心。霍普于是抓起电话给出版社回电,提议写一部家族史。

  《家族碎片》以自传体写成。霍普从自家祖屋1650年的历史开始着笔,沿路写到他自己的成长,包括从小跟梅纽因学琴、与摇滚巨星斯汀、奥地利老戏骨布兰道尔的合作与交情,时间线一直推到2004年的“写作现在时”为止。

  2《我该几时鼓掌?》

  除了德国的根源以外,霍普是英国与爱尔兰混血儿,在南非出生,一岁不到迁居伦敦,后来在德国念书,如今定居维也纳。

  2009年,霍普写了第二本书:《我该几时鼓掌?》。书中,霍普由贝多芬时代追溯,指出当时别说是乐章之间,就是在乐曲正进行中,听众也随性鼓掌。他探究古典音乐现场礼仪规则的起源,认为“乐章间请不要鼓掌”的音乐厅规矩应因人而异;假如听众现场听得欢喜欲表达而受阻,那么规矩就显得死板了。

  该书首发后曾引起德国主流媒体关于“几时该鼓掌”的争论。目前该书的韩文版畅销韩国;俄文版出来后,有俄罗斯相关机构计划请他去音乐厅现场做讲解示范。

  3《Toi Toi Toi》

  去年春天,霍普出版了第三本书,以说过了就意味着摆脱晦气的德文吉言“Toi Toi Toi”为名。他解释,很多音乐家上台前都很迷信,各人自有固定的习俗,比如演出前只能说“Toi Toi Toi”而不能说“谢谢”,否则会倒霉。有些人上台前先在地上吐口水、或者敲敲木板以保证走好运。有人绝不会在“13号星期五”这一天演出。霍普的“习俗”则是演出前必须吃够,而且要吃面食米饭类,以保证气力。

  从6岁就开始登台的霍普,几十年来积累了一肚子与同行们台前幕后聊天时的趣事。翻阅历史,霍普发现在巴赫与贝多芬时代,音乐家们的“糗事”已频频发生。这次是八卦轶事触动了霍普再次动笔的念头。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古典乐界的各种悲催意外》,收集素材时霍普也充当记者,给朋友们打电话、写邮件,或者约到酒馆聊天。

  书里也收录了霍普6岁首次登台时未表演先跌倒的糗事。在众人大笑中回到台上时的霍普满面通红,但小朋友当时已意识到:原本紧张得密不通风的气氛被戳破了,他也瞬间轻松了下来。那次经历给小霍普上了堂课:事故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怎么去对待,继续扛下去。

  □本报特约记者 张璐诗 发自上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