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逝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9:逝者

喊声已成过往 余音还绕京城

2012年02月26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2010年,公园里臧鸿(中)领着儿孙在摊位前吆喝。
2006年,臧鸿带领演员在公园里表演。
2005年,臧鸿喜收徒子徒孙。
2008年,臧鸿在庙会上叫卖“豌豆黄”。

  ■ 逝者档案

  姓名:臧鸿

  绰号:叫卖大王

  性别:男

  籍贯:北京

  去世原因:病逝

  去世时间:2012年2月19日

  终年:80岁

  臧鸿去世当晚,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以及与老爷子渊源甚深的晚辈姜笑,决定按照“老礼儿”,为老爷子守一宿灵。那天夜里,爷儿几个围在灵前,互相絮叨着他的一辈子。

  老爷子生前爱乐和,段子特别多。说着说着,几个人笑了。但大字不识又满肚子学问的老爷子没了,说着说着,几个人又哭了。

  孙子臧志彪难抑悲痛:“爷爷留给我的太多,我得再给他磕两个头。”

  【种桃李·种春风】

  创业一拍板 不收孩分文

  臧鸿原本是铁路工人,但他对曲艺极其热爱,并认准了“曲艺要从娃娃抓起”的“死理儿”。

  姜笑的父亲姜顺魁和臧鸿是老搭档,20多年前,老哥俩以当时的北京崇文区东花市街道文化站为平台,搭起“小花艺术团”,在附近学校淘换曲艺苗子,组织老先生们给孩子“开蒙”。

  “小花”的名儿是老哥俩一起取的,原意为“采撷艺术百花园里一朵小花”。

  姜顺魁说,一开始两人就拍了板儿:不收孩子们一分钱。

  不收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触“老玩意儿”,可组个艺术团日常开支总免不了,臧鸿干脆拉过文化站站长姜顺魁“创收”,在小区里支摊儿卖小吃补贴艺术团的开支。

  老爷子“太能张罗”,小花艺术团一建团,姜顺魁说,那些年,但凡曲艺界有点名气的先生,几乎人人登过小花艺术团的门儿。

  姜笑成了小花艺术团第一拨儿孩子的大师兄。这拨孩子里还有后来在曲艺界颇有名气的徐德亮、应宁、王玥波等等。

  孩子们记忆里,臧老爷子豁牙、爱乐、从不发脾气,“嗓门特大”。

  艺术团不时去农村演出,每次演出前,臧鸿都要提前两天赶去,给孩子们联系住家,“孩子们是献艺去了,不能怠慢。”

  姜顺魁说,那时候臧鸿完全是个剧务,他总挂在嘴边的话是“让孩子们把活都抖搂出来”。

  演出后要能剩点钱,每个孩子还能分到5块10块,“不在于钱,是让孩子们咂摸着靠手艺吃饭是件体面的事儿。”

  【老顽童·大杂家】

  学艺已成痴 风头盖顽童

  成年后的姜笑在大兴殡仪馆工作。臧老爷子常对姜笑说,殡葬礼仪“里面有好些个学问呢”。

  徐德亮讲述,曲艺界里各种婚丧嫁娶,没臧老爷子不行,永远别提钱,永远得有他,还得是主角。不让他参与,他“嗓子痒,手痒”。按捺不住,他会在别人葬礼上扯开嗓子喊:“著名表演艺术家某某某,因慢性病急性发作……不幸驾鹤西游……”

  “不是不尊重,他就是这么个人。”姜笑说,六几年臧老爷子的父亲去世,臧老爷子当时一边哭喊“爸爸”,一边在寿木上拍打鼓点儿。

  臧鸿爱出风头也出了名。年轻时和侯宝林大师打对台,侯宝林说“老北京的吆喝,找臧鸿”。年纪大了,对照相着了魔,不管什么场合,臧鸿总能给自己找个视觉中心,露出豁牙。

  臧鸿有点像“老顽童”周伯通。他学艺成痴,但凡跟老北京民俗沾点边儿,就没有他不会的。曲艺界的不少人都为老爷子可惜:“要是肚子里有点墨水,肯定是一大家。”

  作为王长友的徒弟,《中国相声史》中收有臧鸿的名号,他的辈分高出几位当红笑星好多。但臧鸿对“大家”并不感冒。穿梭于市井,为各路看官吆喝一嗓子才是其所爱,“只要让他演,怎么都成”。

  李荣林是臧鸿多年老友,一次庙会,有个卖糖葫芦的支在那儿不动,臧鸿就跑到旁边帮人叫卖。糖葫芦瞬间售罄,臧鸿亮出透风豁牙,“看我多能”。

  卢凤苓和臧鸿认识了25天就“闪婚”了,卢奶奶说臧鸿哄人就一句:“下次我带你出去玩儿。”

  【小人物·大时代】

  叫卖成艺术 患病仍演出

  80年开始,臧鸿先后在《城南旧事》等130多部电影、电视剧中为叫卖配音。

  有人评论:臧爷走了,北京的胡同哑了。

  1993年,臧鸿被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女士封为“京城叫卖大王”,一举成名。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臧鸿开始琢磨,“吆喝”是一门艺术,应传承下去。

  这个在幼年时因家境贫寒只能“扯着嗓门请园子里太太小姐赏口饭吃”的苦命人,开始在脑海里搜罗老北京四九城的叫卖声,并将其从传统曲艺中抽离,独成叫卖一派。

  2006年,老北京叫卖艺术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

  生命的最后5年,老爷子一直被家人瞒着,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5年中,他常常挂着尿袋去演出。

  臧志彪说,爷爷教他叫卖,不是让他“扯着嗓门喊”,也不仅是钻研其中的韵味,而是在教给他一种叫卖声的同时,就告诉他那个年代,走街串巷的小贩们,经历着怎样的生活。

  作为“京城叫卖大王”唯一的传承人,今年26岁的臧志彪也有困惑:

  过去表演,常有观众问起某种叫卖是怎么回事儿,爷爷总能绘声绘色地跟对方说起这种叫卖声的渊源。

  如今爷爷走了,下次表演,他不晓得自己能不能原汁原味地复述爷爷所经历的那个年代。

  ■ 链接

  叫卖大王由来

  臧鸿出生在北京一贫困的旗人家里。上世纪80年代起,臧鸿先后在《城南旧事》、《四世同堂》、《开国大典》、《琉璃厂传奇》等130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小贩并为叫卖配音。

  1993年,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女士在南来顺小吃节上感叹北京小吃还在,而与之相应的北京吆喝却听不到了。

  臧鸿现场表演了叫卖绝技,征服了胡絜青,她亲笔写下“京城叫卖大王”相赠,自此臧鸿“叫卖大王”的名号名满京城。

  寄语

  “老头子,这辈子你就没让我省过心,到了那边你就好好歇歇、心疼心疼自己吧。”——老伴儿卢凤苓

  “爸,你这辈子,乐留给了别人,苦留给了自己,累留给了家人。希望你能把欢乐带到另一个世界,但那边没人照顾您,自己好好保重。”——儿子臧泉振

  “爷爷,您放心吧!我一定把您的叫卖、曲艺、民俗婚庆三门艺术传承、发扬下去,做一个观众满意的好演员。”——孙子臧志彪

  “臧爷是个‘老’人儿,不光是叫卖的技艺,他身上,中国人的传统都还在,教学生、做表演都透着股子赤诚,如今不多见了。”——相声演员李荣林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卢美慧

  本版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王申 薛珺 实习生 范远志 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