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健康公社·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健康公社·特别报道

熊去氧胆酸溶石不能取代手术治疗(1)

2012年02月2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人工熊胆、牛黄、虎骨、麝香、鹿心血等动物为药源的中药是否真的能在药用价值、质量标准、长期毒性上取代天然药材?

  在2009年国务院发文《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中提到:“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设保护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工业合成替代物是未来中药产业发展趋势。

  熊胆中的提取物熊去氧胆酸虽然是被FDA批准的唯一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药物,但是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胆石症上有效率较低、只能对症治疗,不能替代手术治疗的缺点。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熊胆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它可以通过工业合成得到,通过合成得到这种药物并不困难。图/CFP

  现代西医并不否认天然熊胆的药理活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5年3月21日发布《关于天然麝香、熊胆粉等使用问题的通知》中,严格限定天然麝香、熊胆粉在中成药中的使用范围,熊胆粉的药品生产企业,都需要向所在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上报其产品种类、产量及需要熊胆粉原料数量等基本情况。还得申请并加贴有关的专用标记才能进入流通。“我们医院基本不用熊胆来治病。”刘宝利是北京中医医院一名执业药师,他说,“我国医学证明熊胆的确有一定的利胆保肝药用价值,但在定性、定量上不好分析,而且熊胆价格昂贵,使用它入药治病往往是拿大炮打蚊子。”

  “自古就有‘黄金易得,熊胆难求’的说法,所以扩大养熊产业规模,可以让更多病患用上较为便宜的熊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毛嘉陵说,“现代医学证实,熊胆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肝脏、利胆退黄、预防胆结石及溶解胆石、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肿瘤等作用。”

  “药理活性”与“临床疗效”间还需研究证实

  尽管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没有用熊胆治疗疾病的习惯,但现代西医并不否认天然熊胆的药理活性。西医将熊胆的主要成分分解为“胆汁酸,包括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去氧胆酸等,还包括胆色素、氨基酸等其他成分。其中熊去氧胆酸是特有成分。”科学松鼠会成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药学硕士宫珏撰文分析道,“熊去氧胆酸受到认可的作用主要是溶解胆结石,对于不愿或不能进行手术的胆结石病人,熊去氧胆酸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另外,熊去氧胆酸对改善肝脏功能也有一定作用,也被用来治疗各种肝胆疾病,例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虽然有临床研究显示出一些指标的改善,但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的益处究竟有多大。所有熊胆能治疗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其他治疗手段来代替。”宫珏进一步解释,熊胆有中医所称的许多种药理活性是正常的,但“药理活性”与“临床疗效”之间还需要很多研究才能证实。

  熊胆的药用价值和实践问题比较复杂

  “熊去氧胆酸虽然是被FDA批准的唯一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药物,但是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胆石症上有效率较低、只能对症治疗,不能替代手术治疗的缺点。而胆汁淤积性肝病适应症还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以取代,后者是人体里的一种氨基酸,效果更好也更常用。”

  “熊胆的药用价值和实践问题很复杂,不是个简单的专业问题或学术问题。不同的医学体系、学术观点及不同的人文立场、价值观念对此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中医对熊胆的药用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来进行的,因此西医无法评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说,西医研究发现,熊胆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熊去氧胆酸,并研制了化学合成的熊去氧胆酸,目前市售的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

  地坛医院肝病科和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宝敏博士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中,可以交叉使用,但不是必须用。比如病人出现黄疸、胆汁排泄不畅病症时,可以用熊胆中成药,但往往是在辅助治疗慢性疾病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单一使用熊胆,效果并不好。”

  “传统中医将熊胆入药是有着自己一套寒热虚实的理论,完全不同于西医。”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杜文民说,熊胆药用价值的中西医分歧,不能简单说谁对谁错。

  ■ 溯源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刘夙

  民间五胆最早用来明目清热

  中医把胆看得极为重要,把它作为六腑之一,称之为“中正之官”,胆吃起来极苦,还有点清凉,所以它的中药性味属于“苦,寒”。中医认为苦寒的东西都能降火。眼睛和肝、胆有密切的关系,“火症”里面有一大类叫做“肝火”,既然是肝的“火”,用胆来“降火”当然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胆又有了清热的功能。就这样,明目、清热成了动物的胆的两大“药效”。除了熊胆之外,猪胆、牛胆、蛇胆和青鱼胆也常常使用,它们与熊胆合称“五胆”。熊胆在后来之所以一下子受到狂热的追捧,而另外四胆中除蛇胆之外却已经很少有人使用。

  口服溶石是70年代起的治疗方法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黏稠液体,由胆囊汇集后,由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胆汁第一大功能是帮助把食物中的脂肪打碎成微粒,以更利消化吸收,其中胆汁酸盐起主要作用,它的分子会“皂化”形成乳滴。胆汁第二大功能则是把肝脏中主要是胆红素和胆固醇带离肝脏。如果胆汁成分异常,胆红素或胆固醇过量,胆汁酸盐没法把它们全都包住,它们便会在进入十二指肠之前从胆汁中沉淀出来,形成胆结石。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口服溶石成了不动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一种方法。

  现代认为口服胆汁酸治胆结石疗效有限

  但是,胆汁酸有很多种,包括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等,而且不同动物的胆汁有不同的成分,如人胆汁中的胆汁酸以胆酸、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为主,很多鸟类的胆汁中却绝不含胆酸和去氧胆酸,这也是为什么鹅去氧胆酸首先会在鹅的胆汁中发现而得名的原因。熊去氧胆酸,则是熊的胆汁中特有的一种胆汁酸,而且为其主要成分,但在其他哺乳动物的胆汁中却不存在或仅以微量存在。

  在这么多种胆汁酸中,如果鹅去氧胆酸是效果最好的溶石药物,那么今天人们祸害最多的就该是鸡鸭鹅等家禽,而不是熊了。不幸的是,实验表明,偏偏熊去氧胆酸的溶石效果比鹅去氧胆酸更好,而且毒副作用也更小,这似乎证明中医偏爱熊胆是有道理的,于是,胆熊的悲剧就这样开始了。

  (下转D0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