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加快民办非企业申请频率,如不尽快注册成功,将无法享受政府资助,而3个月后将面临“断粮”
| ||
|
“2月27日,追问帮助慧灵协调登记情况。慧灵经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指示,逐条审查自己已符合承办智障人士服务机构条件,但最终被要求转到区民政局申请登记,市民政局不予登记……”
昨日,在北京慧灵申请民办非企业的政府公关日志中,李萌留下今年第17次公关记录。这次,记者目睹了其注册的波折。
又是白跑一天,作为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民非注册公关小组负责人,李萌有些着急。
从2010年至今,北京慧灵累计公关69次,今年频率尤其高,仅俩月就公关17次。再过3个月,北京慧灵面临“断粮”,账面上的钱,只够发3个月的员工工资。8月,国外慈善机构的项目资助也将终止。断了“洋奶”,又注册不上民非企,争取不到“母乳”支持;以工商注册的企业身份做公益不被认可,今年,北京慧灵越发感到“转正”的迫切。
被拒经历
找不到方向的“皮球”
2月27日上午,李萌和方玉祥走进北京市民政局一站式服务大厅。
方玉祥既是智障人士家属,又是慧灵公关小组成员。两周前,他来这里递交过申请民非的相关材料。
北京慧灵2月6日公关日记显示:“工作人员承诺本周内给回复,称如残联承认不做主管并且同意民政做主管,就给慧灵登记。”
这次,李萌和方玉祥带着很大希望。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翻查了一会儿资料,然后拿出一叠让李萌看,“看看你们满足这些条件吗?”李萌和方玉祥对望一眼,小声嘀咕道,“也许有戏。”
但很快,工作人员的回复把李萌和方玉祥的希望浇灭。“所有福利机构,都是区民政局管,找区民政局去吧。”这个过程前后不到10分钟。
他们没去东城区民政局,因为李萌听到过对方的回答——“没有业务主管单位,他们不办理申请。”
只有东城区残联、市残联能做业务主管,接下来该找什么部门的谁,李萌熟门熟路。
“实在没办法,我们又来了。”走进东城区残联组织联络处,李萌一脸笑意,和潘处长寒暄,彼此很熟。40分钟后,她和方玉祥走出东城区残联,仍是无果。
半小时后,他俩出现在市残联办公室。
“又给您添麻烦了,找您支招来了。”走进市残联办公室,李萌和“老熟人”、办公室工作人员杨明寒暄着。
李萌和方玉祥将此前的拜访过程复述一遍,“您说我们怎么办?”
这次讨教,又被市残联建议回了“区残联”,因为是政策要求。
杨明坦言,服务主体是残疾人的社会组织,想注册“民非”必须找区县残联做“婆婆”,市残联与区县残联是业务指导关系,也不能直接干预区县残联工作。
从市残联社会组织办公室走出来,李萌和方玉祥说:“感觉就像走进了死胡同。”北京慧灵就像个皮球,被来回踢了很多年,还找不到愿意接球的门。“这仿佛是个无解的题,我们一直在各部门之间转。”
而此时,北京慧灵总部东城区演乐胡同110号的四合院里,社工陪着10多个智障人士围坐桌前,编着手链,聊着天,开着玩笑。李萌和方玉祥的沮丧,他们感应不到。
北京慧灵争取登记12年,其创始人孟维娜说,自己很有耐力了。
有何障碍
分支机构成转正之困
阻碍北京慧灵注册民非的因素,不止一个。这是北京慧灵从各部门的意见里总结出来的。
北京慧灵的特色便是提供社区化服务,除了东城总部,在昌平、丰台和朝阳还设有三处日间活动站。李萌指出,此举是为方便残障人士就近获得服务,然而,这却成为困扰其“转正”的一大障碍。
2月27日,不管是市民政局、市残联,还是东城区民政局,均认为这三处日间活动中心为北京慧灵分支机构。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难道真要为了注册,而改变服务特色?”李萌说,退一万步,如果真到必要时,也会考虑调整。
而东城区残联组联部又提出,区残联需详细了解慧灵的资金来源和性质,并询问了慧灵获得境外资金的支持情况。
“今年8月,德国那家基金会对我们的资助就停止了。”李萌赶紧接上话。
紧接着,东城残联又抛出另一个细节——北京慧灵的安全问题。慧灵是否有能力保障智障人士的人身安全?
李萌表示,北京慧灵有一套安全机制,自认为做得不错,并愿接受第三方机构评估。“如果评估出有哪些问题,都可及时改进。”只是谁来评估?东城区残联未给出明确答复。
市场需要
与温馨家园的“撞车”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北京慧灵能完成注册吗?李萌和方玉祥叹了口气。
2月27日,东城区残联回复,目前东城区残联未来5年规划是发展儿童自闭症康复等,对于成年智障人士服务,目前区域内诸多温馨家园已可满足需求,不会再着力发展其他类似的民间机构。
在与慧灵所在的其他三个区残联沟通中,他们得到了类似信息:区内政府兴建的温馨家园或已有类似组织,可满足所有残障人士要求,不打算再吸纳其他民间服务机构。
市残联工作人员杨明建议,为了能注册成功,慧灵应下大力气,动脑筋,“可以考虑重新定位北京慧灵,有什么是目前这个领域里没有的,能让人耳目一新的,可以试试。”
“我们存在12年了,就表明有人需要我们。”李萌吐苦水,北京慧灵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应得到政府和社会支持。但反过来,为获得支持,还要逼着自己去想各种各样的办法,甚至改变定位。
但就算改变了,一定就能注册成功吗?杨明没明确回复,李萌对此也不抱希望,“但为了成功,我们也会尝试。”
每在媒体上看到新政推出,北京慧灵的民非注册公关小组都会再次发起公关,“我们相信会等到成功注册那一天,也希望以此推动政策。”
目前民办非企业登记依据的是1998年施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原则上不予登记。该条例早已落伍,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规定社会组织须有主管单位才可申请注册,已跟不上目前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实际上,只要设置申请条件,符合审批条件即可注册成功。再者,一业一会,也就是一个领域内只允许一家相关民非存在是不科学的。此外,条例还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这也需要改变。像慧灵这样的福利性机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分支机构不该成为注册阻碍。目前,《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正在修订之中,但尚无明确的出台时间。 ——邓国胜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 注册之路
● 目前是工商注册企业,享受不到税收优惠及政府资源,难获捐助方认可。
● 找业务主管单位。但“婆婆”难找,卡在此处。
● 在东城区民政局办理民非的登记。
● 获民非身份。可申请政府购买服务,可享受残联对助残NGO的服务补贴。
● 根据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目录,并提出相应的申请。
● 获得政府资助,开展相关服务项目。还能获得残联的补贴。
■ 个案
家长:
部分助残机构存不足
方玉祥为北京慧灵注册民非而四处奔波。他之所以力挺慧灵,是因智障女儿的喜欢。
他的女儿方芳,36岁,属中度智障。每周一至周五,方芳会一直呆在慧灵位于方庄的日间活动中心,夜间睡在那里。在慧灵,方芳可以学编织、捏陶、画画,还可以有机会外出。
每周末,为加强和父母的情感交流,方芳会回家。上午,方爹就带女儿去家附近的一家温馨家园,“但孩子不喜欢,就只有糊信封,糊到第11个就生气不做了。”
在听到东城区残联说政府的温馨家园很多,不需再有民间组织时,方爹也曾以亲身经历据理力争,但依旧无法改变什么。“我们需要多样化的选择,而不是唯一的。”
“我经常帮温馨家园的忙,把慧灵的经验带给他们。”北京慧灵三原色工作室的手工老师吴丽英说,北京慧灵有12年经验,从港台、国外社工那学到很多经验,他们会鼓励智障人士尽量和正常人一样平等交流,气氛很活跃。
而她去过的多个区的温馨家园,安排的多是重复性的、简单好操作的事,比如套筷子、糊信封等,智障人士就不爱做。而且这样的活动时间也很短,只有上午两个小时。“他们也想做好,就是方法有点传统。”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卡拉 底东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