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新闻·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新闻·评论
下一篇

世行“猛药”来得及时

2012年03月0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宏观大势

  为市场经济建设着想,我国应该重新展开国企改革的讨论和相关政策修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银行的报告来得及时。

  最近,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2030年》引起很大的争议。这项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中心联合举行的调研合作指出许多急需进行改革项目。有消息称,这份报告被一位“独立学者”指责为“毒药”,不仅如此,一些部委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仔细阅读世界银行报告,其证据和观点与国内许多学者的观点几乎一致,并无新颖之处。比如,国有企业占用大量的银行资金,而其产出却相对较少。一项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企业效率)的多年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仅为私营企业的三分之一。现在平均四家国企还有一家亏损。世行报告还提到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紧密的关系,因此国企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国有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可能以限制私营企业发展为代价;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还常常活跃于其原本不该涉足的领域,比如房地产领域。

  其实,国企之所以发展至今天的规模,与当初的“抓大放小”政策有关。1995年,我国正式推行“抓大放小”政策,并解释,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东欧国家有所不同。一方面,大量的中小国有企业通过转换身份进入市场,解决企业效率不高、冗员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大型国有企业被长期保留在政府的资产表内,承担着私营企业无法承担的任务。“放小”之后,企业首要追逐利润,而履行社会责任则为其次。而“抓大”之后,国有企业仍然要履行社会责任。五年之后,有文件对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进行了确定,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这是对上述“抓大”政策的补充。

  进入二十一世纪,大量的国有企业获得各种机会,迅速扩张自我。在这种背景下,国资委出台了国有企业重组的规定。在这个规定中,不仅是一些传统上认为战略重要性的行业,一些如建筑、勘察设计等也被列入到国有企业控制范围中。恰逢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调整机遇,大量国有企业跃上世界五百强企业。但国企复兴之后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降低国有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世界银行才会在此时提出改革的呼声。

  之前有位美国学者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开了药方。他认为,美国的混和型企业(私有和公有结合)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未来。这些企业大多基于特定政策目标而成立,比如为低收入阶层解决房屋问题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模式。

  事实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房利美和房地美也是美国的模范企业,许多大学毕业生争相加入这两家公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房利美,雇员不仅可以领到高于公务员的薪水,还可以获得大量额外福利。比如员工在职期间的进修可以获得全额报销。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就打破了房利美和房地美神话。危机发生后,许多人看到的是,美国国有企业也有中国国有企业类似的问题。正如科尔奈等学者的经典论述:国有企业有自身致命的问题。

  为长远的市场经济建设着想,我国应该重新展开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和相关政策修订。国有企业经营边界、国有企业责任、国有企业的产权都需要好好讨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银行的报告来得及时。

  □吴木銮(香港 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