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中央拟提交提案指出,公选校长仍是行政部门主持,亟须建现代化大学制度
| ||
| ||
| ||
| ||
| ||
|
■ 建言缘起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农工党中央将再提“高校去行政化”话题,准备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建议通过公开遴选方式选聘大学校长,师生代表参加遴选过程;改革现行的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取消“计件”量化评价方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探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起,“高校去行政化”已探讨十几年。尤其是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校长和“委员”校长都会就此展开讨论。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等都曾亮明自己的观点,“学校是一个学术组织,不应被行政干预太多,高校确实需要‘去行政化’”。
■ 焦点建言
让师生参与遴选大学校长
政府主管部门直接任命大学校长、“空降”校长,造成校长对“上级”无条件执行,而不是首先向“师生”负责。
教育部已开始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实践。今年初,首次公选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两所部属高校校长。上月,教育部人事司发布的今年工作要点显示,今年将“开展直属高校校长公开选拔改革试点”。
提案认为,教育部开始试行“公选校长”的改革,但“公选”的主持部门仍是政府部门,并设置了难脱“行政化”窠臼的行政资历要求,与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提案建议,高校去行政化首先应改革目前的校长产生方式、取消大学领导的行政级别,通过真正的师生代表参加的公开遴选方式,通过竞聘演讲和遴选答辩等过程,选择高校领头人。
允许研究型公办大学转民办
提案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有两项重大推动因素,一是民营经济发展,二是大量国企公司化转制。
提案建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急需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和民营化这两个要素,应借鉴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允许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公办大学,转制为民办大学。
学术评价取消“计件”量化
提案指出,现行的大学教师科研工作“计件”量化评价方法,“抹杀了教授、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以创新为目的、以‘质量’为生命力的根本特质”。
目前的科技成果鉴定方法,“一项研究课题结束时,往往由某部门挑选几位‘专家’召开闭门鉴定评审会,随即产生了所谓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鉴定书”。
提案建议,应改革现行的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取消“计件”量化评价方法;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应由学术机构来做,政府不应或少做科技评价与奖励。
■ 对话
行政主导“去行政化”是悖论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高校改革应由立法部门制定法案
昨日,长期关注高校改革的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校“去行政化”,不应由政府部门主导,而应该由立法部门形成改革法案,再由行政部门去落实。
无财权很难独立办学
新京报:目前高校“行政化”的表现有哪些?
熊丙奇:一是政府掌握有校长人事任免权和财权。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拨款来影响学校办学自主权。
新京报:这给高校会带来什么影响?
熊丙奇:这导致校长首先是有行政级别的官员,在办学过程中对上负责,不是对教育负责,不是对师生负责。
另外,政府拨款往往与行政评价挂钩,会造成权力寻租和干涉办学。
大学如果没有财政自主性和独立性,很难有独立办学空间。很多学校也一样要“跑部钱进”。
校内外均需进行改革
新京报:高校应怎么“去行政化”?
熊丙奇:“去行政化”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调整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政府向学校放权,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管办分离;二是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新京报:为何高校内部也需改革?
熊丙奇:政府管理大学的模式在大学内部也有延伸,学校内部也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庞大的行政机构会用各种行政手段影响教学和学术研究。
另外,学校内部,行政力量决定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配置,更多体现出的是行政管理和行政决策,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授学术能力往往是行政评价而不是学术同行评价。
新京报:比较理想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熊丙奇:要全面调整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和学校内部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的关系。
行政主导难“去行政化”
新京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有关部门也在为大学“去行政化”努力。
熊丙奇:规划纲要中提到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和理念,但其中还不是很全面、彻底。比如转变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从最初的版本“逐步取消”,到最终的版本中提到的是“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取消”,如果事业单位改革中很难取消行政级别的话,那大学也就无法取消行政级别。
新京报:你觉得哪些因素导致改革前景不乐观?
熊丙奇:现在主导改革恰恰是行政部门在主导,学校内部也是如此,这本身就是悖论。
最大的问题还是放权的问题。主导“去行政化”改革的还是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一旦取消大学校长行政级别,一些干部的升迁途径就没了。另外还有主导拨款这方面的权力。
学校内部也有庞大的行政体系,取消行政级别也影响这些人的前途。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先由立法部门形成改革法案,由教育行政部门去落实。
■ 建言摘录
高校选拔校长应让真正的师生代表参加,公开遴选。
高等教育亟须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和民营化两要素。
应改革现行的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取消“计件”量化评价方法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姝 郭少峰
以上言论据媒体公开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