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黄金楼市·完全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黄金楼市·完全报道

“地板门”拷问精装房 亟待验收标准

●许多开发商缺少做精装产品的动力,精装也往往成为高价的理由,精装房质量问题多 ●《新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国家标准正在制订之中,将为精装修验收把关

2012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要尽可能减少精装修留给买房人的隐患,除了需要开发商精心把控品质,必要的制度约束也是当务之急。 周晓东 摄

  2月下半月,一张地板搅动全国。安信地板被曝向万科等多家房企提供甲醛超标的产品。封存、检测,除了房企,一些质监部门也介入调查。作为终端消费者的买房人,也不免草木皆兵。

  而安信地板事件引起的关注并不只是买房人对地板的关注。地板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精装房如何真正实现省事又省心,成了不少买房人关注的问题。

  开发商承诺的精装标准如何兑现?层出不穷的精装质量问题如何避免?谁来真正验收精装房,为买房人把关?精装房要想真正成为放心房,还需要多方努力。

  10年来精装房推进困难

  从地板、门窗到卫生间的洁具,近年来,精装修质量问题的曝光屡见不鲜。此外,精装修约定如“或同等品牌”留下“以次充好”的空间,精装修同质化,样板间“不样板”现象,也都成为精装修中的问题或难点。

  有房企人士表示,就不少企业来说,对精装修的考虑主要是市场因素。在做不做的层面,多年来房价上涨,许多开发商也缺少做精装产品的动力。在怎么做的层面,精装修往往成为销售价格的“弹簧”,成为高价的理由。不少楼盘缺少对精装修真正的重视。

  相对于表象上的质量问题,许多业内人士更关注多年来精装修产业化的推进困难。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建筑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开彦就认为,在提倡绿色、低碳住宅的今天,精装修也到了必须推广的时候。

  本世纪初,建设部就颁布有关商品住宅装修实施细则,并在全国推广精装修商品房。但10年来,在北京,“精装修的比例只有30%。”开彦认为,精装修没有明确的主管监督者,加上开发商水平参差不齐,这都影响了精装修产业化的推进。相对于国外对室内环境、部品的高要求,开彦认为许多国内开发商追求外部园林、立面的投入不免颠倒主次。

  目前精装房验收标准偏软

  而要尽可能减少精装修留给买方人的隐患,必要的制度约束也成为当务之急。

  2011年年中,王先生满心欢喜要搬进在朝阳北路某楼盘购买的LOFT。结果进去一看,“吊顶有窟窿,防水做得也不好。这哪是一平米两千元的精装标准啊?”王先生直接把开发商做的精装砸掉重新装。但对于这样不省事又不省心的房子,王先生也只能从开发商手中收房。“国家目前对精装修也没有验收标准啊。”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部委到地方是有一些精装标准的,如北京2003年曾出台《家庭居室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包括对吊顶、门窗、墙面、地板甚至地毯等都有一些基本规定。但该标注只是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而开发商在验收环节实际又是在自己验收自己。

  中装协室内装饰装修委员会有关人士近日对本报记者透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制订《新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国家标准,将对精装修验收把关,同时为施工单位提供参照标准。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还表示,相关制度约束还应从保障消费者利益出发,提倡惩罚性赔偿。对于精装修质量没有达到标准约定的基本原则的,提高房企的违规成本。在这方面还可以引入质量担保的操作办法,以第三方的介入监督精装质量。

  ■ 纵深

  由于供应商安信地板遭受“甲醛超标”质疑,万科的精装房正在承受严峻的市场考验。乍一看,这是业主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产品质量纠纷,只有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诸如此类的质量门在两个行业间存在已久,并且早已埋下了隐患的伏笔。而对于房企来说,想要做好精装房,也着实不易。

  开发商

  立精装标杆 需多环节把控

  “把十几家地板厂提供的地板全部进行破坏性实验。”京西一高端项目负责人向记者这样介绍精装修中的细节。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把控精装修质量,从精装设计、采购部品、精装施工到验收都必须层层把关。2004年至2005年,在选择设计公司的过程中,该项目老总对比欧美不同设计公司,就考察两年的时间,期间机票就花了30多万。当时的一个理念,就是用欧美超前、高标准的设计,“能让大家一看都觉得好。”

  在采购环节,该项目样品采集比较也花了一年多时间,从功能性、耐久性、环保、节能等多个指标进行考察。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项目首先倾向于选择德国和日本产的部品。以致最后很多人形容该项目是“德国造”。

  在具体比较的过程中,该项目也颇花心思。仅如地板一项,就把木地板放在水中浸泡48小时,观测地板变形、退色等;为了检查地板表面油漆质量,会特意用刀划地板表面;把地板在暖气旁边烘烤,检查复合板与实木皮的粘结状况等。浸泡一个环节,就从11个品牌中筛除了8个粘合度相对低的品牌。

  为了保证施工工艺,在选择施工单位的过程中,该楼盘负责人不仅考察备选施工单位原先做过的项目,还要见到负责项目的项目经理,了解直接施工团队的情况。最后通过5家公司分别做样板间施工留下3家。此外,在签订合同时,也明确了“施工质量以客户最终满意度为准”的条款,否则一律返工。

  在验收的过程中,项目也严格把关。除了表面能看到的,对诸如台盆下面、缝隙等不容易见到的地方细致检查。此外,像看壁纸是否平整,不直接肉眼看,而是借助手电筒的光打在墙壁上,这样可以容易地看出来壁纸是否平整。

  “舍得投入和责任心。”对于如何调动开发商在精装修方面的高标准要求,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有相关的推荐性标准,都是一些最起码的要求,精装质量的提高,还需要房企责任心,管理者带动下的企业文化氛围。

  家装企业

  低价中标 降档次少刷漆

  从事装修行业十多年的程师傅介绍,和开发商合作装修通常分为大包和分包两种,大包就是包工包料包主材,所有工作都承包给装饰公司来做;分包就是开发商买好所有建材厨具卫具等精装产品,只是将施工承包给装修公司。“谁都知道,做家装赚的就是主材的钱。开发商也知道这其中有利可图,于是逐渐将这部分业务独揽。目前大多数项目都只做分包。”

  程师傅向记者回忆了他所在的公司两年前竞标通州某开发商的精装修项目的情形:竞标内容主要分为设计方案和产品报价两部分,“统一装修与业主个性化家装不同,设计方案只要与开发商要求基本吻合,都是大同小异,报价较低的标的往往更受青睐。”既要争取中标,又要把控成本,对于产业下游的装修公司而言,也掌握了其中的一些“门道”。“比如说报价范围内,同样的品牌可以选择较低档次的产品,或者刷漆时少涂两遍。”程师傅说,这种从牙缝里节省成本的做法十分普遍,但一个项目做完之后,却发现也没挣到太多钱。

  与产品供应末端的建材商热衷于和开发商合作不同,现如今的家装企业却认为这项业务如同鸡肋。“说白了,地产公司最看重的就是价格。现在家装行业内各大公司对于和地产公司合作项目都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开发商都是和工装公司合作。”上述知名家装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还是有一些大品牌的装修公司和地产项目合作,现在可能都是很小的公司在合作,而这些公司的施工技术和条件往往又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质检公司则多数是外包的。质量检验这一关比起个人家装一对一的检测要松很多。”

  家居行业某资深人士直言:“建材采购、统一施工等节省的装修费用最终并没有令购房者享受到实惠,而是成了开发商自己获利的最后一个环节。”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旭 李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