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放大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放大镜

观众质疑职场节目作秀,主创人员讲述背后那些事儿

电视找工作,靠谱不靠谱

2012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非你莫属》秀点在于求职者和波士团的“对峙”。
《脱颖而出》由职业导师带选手应聘,很有看点。
《职来职往》企业代表占多数,很像《非诚勿扰》女嘉宾选择男嘉宾,选手的临场压力可想而知。

  随着相亲节目火爆荧屏时代的过去,职场节目又步其后尘。“刘俐俐张绍刚口角事件”和当初相亲节目“马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一样,成为人们关注职场节目的切口,而随着《非你莫属》《职来职往》《脱颖而出》收视持续走高,上电视去展示下自己的本事不再是选秀专利,反成了热门的找工作捷径,但电视节目和真实的职场求职终究不同,那么节目制作方能给选手和观众带去什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非你莫属》

  开播:2010年10月

  播出:天津卫视

  时间:每周日、周一晚21:21

  《非你莫属》分为“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三个环节,每期4到5位应聘者前来求职,招聘方是12名企业高管组成的波士团(即企业老板团)。同时,节目中设立资深职场人士及心理专家,用专业知识给应聘者指导意见和职场忠告。《非你莫属》最大看点是“秀”,秀点则源自求职者和波士团。求职者主打个性牌,有盲目求职的海归,有高傲过头的北大才女,还有草根十足的实诚小伙;波士团则玩混搭,既有高管,也有潘石屹、郭德纲、马艳丽等业界名人,他们风格突出,交锋激烈。再加上主持人张绍刚与求职者、波士团之间的互动,让《非你莫属》成为目前关注度最高的职场节目。节目开播以来收视率稳定在1.1%。

  掐架还是招人?

  ▶质疑

  观众:印象最深的是波士团的嘉宾总抢着说话,混乱的争论和互掐,整个场面就像一堆人在吵架,倒也不乏笑点。此外,嘉宾坐在老板椅上就像是大老爷,让人看着不舒服。

  ◀回应

  老板和选手贵在真实

  天津卫视:节目组平均每天要面试四五十名求职者,至少经过三轮面试,才有资格与场上的老板面对面。说到底,这还是一档电视节目,是一个“职场互动真人秀”。节目是看人的故事,如果这人一看就普通,就跟大马路上找来的人一样,观众干吗要在电视上看到他?我们希望节目越真实越好,所以对老板们永远都是放任自流的。这是一个公众平台,《非你莫属》的收视率摆在这儿,有可能有上百万、上千万人看到你,你想怎么表现,自己想好。你想很过激,想要博出位,你就博出位;老板想让你装大尾巴狼,你就装大尾巴狼。节目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发生化学反应,最终要做的是选对人。

  ■ 主持说话

  张绍刚 不装,这是件严肃的事

  《非你莫属》是一个很严肃的节目,我特别强调内心严肃。

  我常在节目里问的一句话:“你是找工作吗?如果你不是找工作那你就占了别人一个机会。”有的企业问“我们能不能先招一个人,在你们这儿走个过场?”我们从来都拒绝,永远不可以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发生这样的事。我说你们可以到这种程度,你们已经通过一面初试了,接着还要继续面,可以,这是真实状况。你不可以已经内定了,再上我们这儿转一圈,我们内心深处把这当成一个严肃的事。

  我常和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终极目标是扬正气,树新风”。我觉得这一点都不装,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价值观多元是好事,价值观混乱就不是好事,但是价值观多元到了没有主流价值观就是坏事。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呢?我觉得有礼貌、有教养、有分寸、孝敬父母师长,特简单特传统。

  《脱颖而出》

  开播:2012年1月

  播出:江苏卫视

  时间:每周二晚22:00

  江苏卫视认为目前的职场类节目已陷入固有模式,且套搬相亲模式的职场节目并不符合真实的求职过程,所以自主研发一档新的职场节目《脱颖而出》,开播一个月后即以话题尺度脱颖而出。《脱颖而出》打破了时下职场节目重谈话轻对抗的固有模式,展现了现实求职过程中的残酷竞争与勾心斗角。其面试环节设置的五位职业导师,都是知名公司的CEO或者精英职场人士,这五位职业导师首先展开争夺战,选出自己看好的应聘者,再带着应聘者一起面对招聘方的竞争。此外,节目组选择的多是高薪、新奇的神秘行业,如模特队队长、明星女保镖、整形医师等,大大增强了节目可看性。

  ▶质疑

  “作秀”成分太多?

  观众:节目需要作秀,企业也需要宣传自己,但要拿捏好分寸,有一期看到选手为了求职吃蟑螂,口味太重了。再有节目过多的煽情段落,感觉画蛇添足,搞得不伦不类。

  ◀回应

  秀的是职业特殊性

  江苏卫视:节目100%展现职场招聘的真实环境。质疑节目真实性的观众,有些可能没有亲身经历过职场的真实和残酷:成百上千的求职者,共同竞争一个岗位,就是会很惨烈。外拍环节能深刻反映人性,揭露行业潜规则,比如女模特那期,就揭示了整容、如何摆Pose抢镜、如何抢占媒体版面等模特圈的所谓“潜规则”。在技术层面上,节目流程也非常严谨,户外拍摄的很多环节都是严格保密,在应聘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以保证最真实呈现选手反应。女保镖招募那一期,我们在荒岛上隐藏了十多台摄像机,有专人跟着求职者一路追踪拍摄,严格按照国际保镖组织的要求设计培训流程,这一切就是为了两个字:真实。女保镖的胜出者魏哲已经和相应的企业对接上,在一年半后她结束大学学业时就能奔赴美国的黑水公司进行专业训练。目前我们正在考虑让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成功求职者回到节目中向大家展示他们的职场经验。

  ■ 主持说话

  李艾 “竞技类节目”平衡很重要

  尽管节目设置的职位专业性很强,但我只要大致了解就可以,这样反而能保持好奇心,代观众问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虽然岗位专业,但节目做给大众看,我要求大家都说观众听得懂的话,尽量不要说专业名词。

  五位职业导师与选手处在同一战线,他们的观点交锋有时很激烈,我的任务是:和平时做挑事的工作;打起来就做和事佬的工作。我尽量不在节目中流露出对哪位求职者的欣赏情绪,毕竟这个节目有比赛竞技的性质,并且求职者获取职位的愿望很强烈。我的偏好会对这些求职者多少造成一些心理压力。但如果这个选手被抬得太高,我会给点质疑;如果被打压太狠,我会拉他一把。

  我的作用是不断平衡场上求职者的优劣形势,让谁能脱颖而出的悬念留到最后。希望通过这个节目,大家不会回避竞争,并且积极竞争,但怎样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得到内心富足、别人尊重并取得胜利,是节目的核心。

  《职来职往》

  开播:2010年12月

  播出: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

  时间:每周五、周六晚21:25

  《职来职往》收视率打破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有史以来自办节目的纪录。受众群体主要面对大学生,招聘行业也很基层,更注重大学生的沟通技巧、同时指导他们一些处世道理。

  节目有着颇具游戏感的规则和强大的职位联盟:场上有18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高管担任面试官(节目中称“达人”),面对1位求职者提问。根据18人获得认可人数的多少,获得不同职位,9名达人以上的认可就可以自己挑选节目合作的百家企业就职,9名以下就只能从在场对自己感兴趣的面试官的企业进行挑选。100家强势企业的职位选择让《职来职往》成为有史以来集结企业资源最多的节目。去年11月节目改版,“灭灯”变“亮灯”,话题也从“找缺点”变为“看亮点”。

  ▶质疑

  节目像“哄小孩”?

  观众:节目总怕伤到求职者,而求职者更多的是学习和讨教,而不是交流和互动。要知道找工作不是过家家,老板不会教你去干什么,职场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什么人都有,没有人会鼓励你顺着你。

  ◀回应

  评委像“妈妈”

  中国教育电视台:互动和冲突是传统节目的吸引力所在,但《职来职往》不为冲突而冲突,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求职的方法和营养,观众看到的不是一段戏剧性的电视秀,而是一个感同身受的过程。看完节目后对自己有帮助,有意义,这样可以保持节目长期持久的关注度,同时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达人”来作秀。他们用他们自身的职场经历,来告诉求职者他们在现阶段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些“达人”慢慢地成了电视观众的朋友,甚至是职场的“妈妈”,他们对“达人”有感情了,对节目有感情了,就保证了节目的长期生命力。

  ■ 主持说话

  李响 保护求职者

  求职者都是第一次来,大多数甚至是第一次上电视,多紧张多怕啊。招聘方是熟脸,来过多次,环境也很熟悉。人最怕的是,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空间,巨大的不安全感,这在心理层面上,就造就了求职者的弱势。主持人就我一个,你说我帮谁?明摆着的嘛。再说,这个人,招聘方错过了,还有下一个。但求职者这扇门被关上了,他面对下一道窗的时候就会更慌、更没底。人的自信,建立起来不容易,摧毁起来易如反掌。我站在这里,就是要保护每一位求职者。

  2011年600多万大学毕业生,这一年全部在校大学生3000万,节目里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这千万人,压力很大,所以碰到那些纯粹恶搞的人,我会及时制止。幸运的是,这样的人在我们节目中一年见不了俩。

  C06-C08版/专题统筹 李世聪

  采写/本报记者 勾伊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