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新闻·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新闻·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为什么缺少安全感?

2012年03月0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3月的第一天,北京迎来了第一场春雨,很多人开始向着诗人和哲人的方向蜕变。一位的哥在拥堵的道路上这样说道:“我唯一的生活,就是在一条别人帮我决定的拥堵的路上,等待自己生命一点点的流失,换取这一点点我都不知道有没有意义的前行。”他的自言自语被乘客发到微博上后,众人追捧,有人叹曰:生活,将我们逼成了诗人。

  在大都市拼搏的年轻人属于被生活逼得尤其狠的一群。上周一,一则《北京上班族月入7500元称没有安全感》的报道激起千层浪,顿时各大媒体网站都掀起了“究竟要赚多少钱我们才有安全感”的大讨论,南京网友投票说至少月入过万才幸福,西安网友投票说至少得4000元以上月薪才有安全感……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什么人们却认为安全感不足?想来想去无外乎这样几个原因:物价涨得太快,钱不值钱;生活负担重,越来越多的80后独生子女要独立承担起照顾上一代、抚养下一代的重任;贫富差距过大——你消费不起,自有人消费得起,正是这种“消费得起”的人拉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归根结底,民众缺乏安全感,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均,民众的收入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速——去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仅为人均GDP的约40%。

  月入7500元的上班族没有安全感,身家过亿的房地产商也没有安全感。随着楼市调控对房价的“打压”越来越厉害,房地产商坐不住了,收入与房地产休戚相关的地方政府也坐不住了。芜湖、佛山、宁波等地纷纷传出楼市“微调”的风声,一周前,上海也传出消息称,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购买第二套住房。

  这个消息让各方激动,买不起房的上海人激动——这一放松房价岂不是又要噌噌上涨?房地产商更加激动——又有一部分“刚需”将释放了!其他各地政府、民众也喜忧参半的激动着——上海都能松动,我们这里是不是也会松?

  很快上海市政府出面“澄清”,明确外地户籍居民仍不能买二套房。事实证明了中央政府调控楼市绝不放松的决心,多少给楼市调控吃了一粒定心丸。

  安全感打折扣的还有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和国企。上周佐利克在召开《2030年的中国》报告发布会时,遭遇自称“独立学者”的杜建国“砸场子”,杜高呼“美国是要用私有化的毒药毁掉中国的经济”;而国企的安全感则因为《2030年的中国》这份报告而动摇,《报告》建议国有企业可以相对减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正如佐利克所说,对于抗议已经司空见惯,但希望“是以一种大家可以共同讨论的方式”。此外,国企垄断的种种弊端确也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最近一些垄断央企为员工团购住房、奔驰,消息曝光引来骂声一片。杜建国说大家骂国企是因为眼红国企搞得好。可为什么一些私企给员工涨工资、提供无息房贷、发放豪车作为奖励时,只有“眼红”不见骂声呢?

  在经济飞奔向前的路上,如何改变民众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脚下没底缺乏安全感的现状?如何改变贫富差距过大,某些行业和企业的人成为先富起来的一群,而普罗大众后富的梦想却依然遥远的现状?这是亟须做出顶层设计的最重要的课题。

  □张奕(北京 媒体从业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