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承销商和私募机构合谋,人为拉高发行价,影响市场公正
自从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已经多次喊话,要求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要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目前的新股发行体制存在着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额的弊端,其根源则是发行人、承销商和私募机构的利益合谋,人为拉高发行价。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箭在弦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
事实上,自从去年10月,55岁的郭树清正式上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以来,他已经多次喊话,要求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
早在去年1月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就在会上提出,要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完善预先披露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和强化保荐机构、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
今年2月,郭树清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再次表示,最让人不可思议的股市顽症是“打新”。“把买新股当做不该错失的机会,甚至直接称之为享受发展的成果,这种观念和说法可能需要纠正或抛弃。”这种世所罕见的高价发行现象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有体制问题,也有监管问题,还有社会文化、投资习惯、市场心理等多种因素,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治理。
3月5日,郭树清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证监会已经做好了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相关工作安排。
新股发行“三高”弊端
近期热议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可谓箭在弦上,延续多年的“新股盛宴”难再延续。新股发行体制要进行改革,是因为目前的新股发行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甚至影响到了市场的健康运行。
“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额,已经成为中国新股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受“三高”损害的最终是那些将钱投入资本市场的人们。
统计显示,2011年全年,共有282家企业首发上市,其中199家跌破发行价,首日破发的达到84家,282只上市新股以发行价和年末收盘价计算的平均收益率为-9.15%。
容易出现权力寻租
国泰君安首席研究员林采宜表示,利益合谋是根源所在。“在目前的发行制度下,发行人、承销商和私募机构都希望能够实现高价超额募资。承销商可以通过超募发行获得巨额提成,而发行人、私募机构则希望上市后以高价套现。由于诉求一致,主导上市前期流程的发行人、私募机构和承销商容易形成利益合谋,人为拉高发行价格。”
当前实行的询价机制、发行核准机制等也为发高价新股提供了制度温床。因为“打新”的财富效益明显,所以投资人在现行的询价制度下不惜提高价格以保证“入围”,而有核准制的背书,相对高估的价格也能被市场所接受。
“新股高价发行的危害显而易见。”林采宜表示,一方面,它显著增大了投资风险。过度包装的企业上市后极易“变脸”,导致股价下跌,伤害投资人利益;另一方面,大面积高价发行新股,不利于吸引资金持续入市,一定程度伤害了股市的融资机能。
不仅如此,在现行的核准制度下,发行额度采用计划管理方式,股票发行审批中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一些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为了谋取上市所带来的利益,通过虚假包装,骗取发行上市资格,影响了市场的公正。
首日破发不改“造富神话”
近两年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入新股并持有,然后长期亏损的大有人在。
即便二级市场下跌、首日破发,但这并不影响一级市场的造富神话:发行人、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获利丰厚,一、二级市场利益已严重失衡。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吴志军认为,当前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发行价基本透支了企业未来几年的业绩,私募股权投资(PE)、投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乃至上市公司都是处于整个资本利益链上游的群体。基金作为机构投资人处于利益链的底层,获利空间被严重挤压。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市场对无风险、高收益的一级市场趋之若鹜,也是造成二级市场价值投资者缺乏的原因。
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指出,在中国上市资源有限,投资者对于发行价格的发言权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市场上还是有可能出现券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与PE之间进行利益输送,人为提高发行价格的。”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琦认为,由核准制逐渐向注册制过渡是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把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让所有合格的企业拥有平等的上市机会、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沈玮青报道
股票发行制度变迁
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迄今20余年。其中股票发行的方式几经变迁,经历了从行政主导向市场化演变的过程。
●从1988年到1992年间,新股的认购主要是通过内部认购以及新股认购证的方式实现。
●1993年开始新股发行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
●1996年开始采用全额预缴款方式。
●1999年开始,新股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
●2001年开始采用上网竞价方式。
●2002年则开始按市值配售新股。
●2006年至今,新股采用IPO询价制+网上定价方式。这一阶段也经历了几次变革。
●2009年开始第二阶段改革,证监会要求询价即需参与申购。
●目前新一轮的新股发行改革正在进行之中。
本报记者 吴敏
小股民说
“打新及时跑就可以”
●陈先生 23岁 股龄3年
今年23岁的陈先生虽然只是即将工作的大学生,但已经炒股3年。
“我现在没钱,有钱的话,打新股当然最好了。相当于零风险套利,一般至少也百分之十以上。只要及时跑就可以,但是前提是你得有那运气抽到签。”陈先生表示。
他认为新股发行价过高跟定价机制有关,“比如你公司要上市,先是投行来一批人包装你。这样本来两块钱的股票可以包装成十块二十,接着在询价机制下,大的券商基金肯定是优先购买,他们就继续抬轿。再就到了二级市场抛售给一般股民,这样各方都得到了自己的利益。”(刘兰兰)
“都是基金 在打新股”
●敖先生 32岁 股龄5年
个体户敖先生,今年32岁,炒股5年,他说自己之前经常打新股,但打不中,“现在都是有钱的基金来打。”
敖先生曾在比亚迪上市第四天买了比亚迪的股票,敖先生在28块钱的时候买进去,之后股票上涨了一两块,随后下跌,跌到17块的时候,敖先生依然没有出手。“我是中长线的,不赚到五块钱十块钱不会跑。”后来股票又涨到23块,由于急着用钱,敖先生将股票抛掉。在钱有松动的时候又24块钱买回来,最终在26元的时候抛掉。“整个交易中,5万块赔了10%左右,五千块钱。”(刘兰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