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两会期间,书法大师沈鹏提出关于取消“三好生”评选的提案,引起热议。在这里,是一名教师对此的理解。
晚饭时跟上初二的女儿聊天,说到两会沈鹏先生关于取消“三好生”评选的提案,问她怎么看。她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应该取消!‘三好生’把我们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评上的人会开心,那只是少数。”我故意问她:“不是还有其他各种优秀星吗?”她哧地一声笑了:“谁不知道那是安慰呢,最好的,还是‘三好生’嘛!”
看了关于这个提案的新闻报道,作为一线教师,感觉有些怪异,为什么仅仅选取了几个老师的言论,就可以得出“一线中学教师对于该提案均持保留态度”这样的结论呢?作为从教19年的一线中学语文教师,我就对此提案持支持态度。
回答为什么要取消“三好生”,只消解读一下:评“三好生”有什么好?
可以激励学生——那么几十个孩子里选出三五个孩子予以表彰,这到底是打击的力度大还是激励的意义大呢?中小学教育,旨在普及,是为了让所有适龄孩子都接受同等的教育,并非是精英教育,只要一将功成,不惜万千枯骨。
可以树立榜样——那么榜样的标准到底是如何确定的呢?何以一些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的几个孩子,就可以成为或许在其他方面表现也很出色的更多孩子的榜样呢?殊不知,“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罗素语),学校教育本来应该是引导孩子朝向多元的可能性去生长发展的自由舒展的成长过程,难道是一个生产固定产品的流水线车间?
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那么请冷静地回顾历史,三好学生所谓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是愿景,评选中所体现出来的“分数至上”、“乖巧为美”、“特权指标”等等不公正,却扭曲着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灵!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曾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指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以此观照“三好”,可以生出很多思考。
□史金霞(苏州 中学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