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放大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放大镜
下一篇

徐静蕾 很多男导演比我细腻

2012年03月0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亲密敌人》
第一部导演作品《我和爸爸》

  年龄:38岁

  作品:《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

  获奖: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并获最受欢迎导演奖、第2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青年导演奖

  导演轨迹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徐静蕾,曾以清纯的形象和一手漂亮的书法,位列中国女星“四小花旦”之一。但在最近十年,老徐迅速尝试多元跨界,从银幕玉女到博客女王、电子杂志主编,再到如今的亿元导演,这番人生“三级跳”几乎是国内女星的“转型样板书”。

  仔细看去,在电影导演之路上,老徐的脚步颇值得玩味,从自编自导的温情处女作《我和爸爸》到以影像、配乐与情调著称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再到王朔编剧、极具实验性的低成本作品《梦想照进现实》,老徐的文艺片一部比一部更为大胆、自我、极致,攀上了“文艺女青年”的高峰。在这个关口,老徐激流勇退,回去演电影、写博客、办电子杂志、游学美国,养精蓄锐了三年之后,她重磅回归再度转型,连续拿出了《杜拉拉升职记》和《亲密敌人》两部票房大卖的商业片,轻松迈入“亿元导演”俱乐部——这一路上,她在追随自己的个性,在适应观众、市场的口味之间找到了平衡。用她的话来说:“我就应该拍我睡前看的那种片子,反正我挺高兴的”。老徐目前正在放大假,同时在看几个剧本。

  A 同题问答

  1.作为演员接触过不少导演。通常大家都说女导演细腻,我见过的男导演中,有很多比我细腻。

  2.中国讲阴、阳才能平衡,大家各司其职,各自拍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其实很好。也用不着为了追求所谓的“平等”,就故意做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除非是发自内心的有感触。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首先还是要独立,且在读书、学习中培养用自己的角度看事物的能力,不要被各种陈腐的观念所束缚——没有任何一个观念是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这才是教育的意义。女性拍什么样的电影,男性又拍什么样的电影,就让它自然发生好了,也不用用电影证明什么。电影只是一种表达手段而已。

  3.女性第一了解的当然是女性。拍了解的、有感触的事情,个人认为是创作最原始的动力。

  4.我从不觉得“主导的”就是好的。所以也谈不上优势和劣势。如果一定要说,所谓劣势,就是如果一个导演不坚定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跟着市场走。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创作,无非是选择适当的投资来跟随自己电影的“市场大小”。如果创作上只是跟着别人后面学,成了也没有意思。

  5.我拍片时最难忘的,就是第一次坐在导演椅子上的茫然,以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结果完全不。但是这个和男导演女导演貌似没有什么关系。在工作中碰到过一两个瞧不起女人的男人:他觉得女的就是笨。当时第一反应是觉得荒谬:怎么现今社会还真会有这样想的人?继而一想,他很可怜,他有这样的想法,一定是这辈子还没碰到过聪明的好女人,值得同情。

  6.这个嘛……许鞍华导演吧,我觉得她的坚持很可贵。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