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书评·女性作家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5:书评·女性作家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西藏 安意如 开启生命灵性之光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日月》
安意如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
安意如

  □书评人 伦静

  最初,读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便心有戚戚,后来不经意间遇到安意如,直觉她是一个始终保持清醒的旁观者,一个会持短剑,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知己。

  如今,她来到西藏,走进大昭寺,见着双眼明澈、和蔼笑脸、心无挂碍的藏人,在蓝天白云下,她把心里的欢喜倾注到手里的这本《日月》上。

  《日月》是关于西藏的一本书。西藏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正如安所言:“把北京看作是我父亲,西藏是我精神上的原乡,听西藏弦子响,打马而过的好儿郞,我的眼泪就哗哗流淌。”

  四年间,安意如曾无数次往返西藏,虽腿脚不便,却曾三天走完滇藏线。谈起她的西藏情结,“我对西藏的感情,超越我的生养之地,超越所居的任何城市”。书中第二篇第四小节,描写的少年桑吉抓鼠兔要青稞粮食的情景让人尤为印象深刻,“桑吉把鼠兔抓在手中,伸出手去,说,真的是活的,你摸摸。老人摸摸鼠兔,点头,哦呀!真是活的!他乐呵呵接过口袋,进屋装了几大碗青稞。”狡黠少年桑吉利用活鼠兔来讨东西,正是西藏地区丰收时节,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藏民们习惯布施,此处情节设置有趣且充满着温暖。

  《日月》是一个现代版的仓央嘉措的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少年时,欣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从西藏跟随尹莲来到城市,经历着从无到有,人心叵测,在生命充满挣扎后最终回归西藏的过程。时光荏苒,羞怯而充满灵性的少年索南次仁成长为清冷的尹长生,也许他早已知道,那个叫尹莲的女子——一朵隐藏的莲花,曾抓着他的手带他离开西藏,彼此之间会穿透生命。多年来,长生隐忍克制的内心实则早已波涛汹涌,他对尹莲的禁忌之爱冥冥中似早有安排,指引着他的入世以及随时的离开。

  能明显感知,《日月》是一本告别欲望、重返净土的灵性之书。相比之下,现实中的我们,大都碌碌无为,很少安静着面对自己。心识的混沌是现代人所有精神顽疾的根源,而我阅读此书,与主人公长生一同修行,整理种种纠结,在反省自我的存在与过往中,竟也渐渐得到内心的安宁和充实。

  没有什么比深刻的生命体验更为有价值。“日月为明,明者为觉,觉而后悟。生而为人,不应泯灭本来的灵性之光。”在书写该书的历程中,作者安意如在色拉寺皈依,成为一名格鲁弟子。同时,她也实现了由一个古典散文作家向长篇小说作家的转变和过渡。她一方面用《日月》映照出自己的影子,一方面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借词给人心以慰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