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改革路径
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改革的下一个门槛必须迈过去。迈过去了就是光明的前途,如果迈不过去,将可能陷入人们所担心的“中等收入陷阱”,而且随着社会的激进化,“低度民主陷阱”也很可能到来。显然,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中国下一步改革突破口在哪里?其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突破的路径又该是什么?
迟福林 立即启动收入分配改革
【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不宜再往后拖,越拖越被动。】
最应该、也最可能实现突破的,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这有关社会公平,也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各界都给予了较高的期待。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调高、提低、扩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思路,但至今仍未有总体改革方案出台。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不宜再拖。改革实践表明,由于利益关系的固化,收入分配改革越拖越被动。
对此,应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出台,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表。同时,考虑到收入分配改革涉及财政税收、国有垄断行业、公共服务领域等多个部门,建议由国务院领导牵头,组建收入分配改革领导小组,有效地协调改革方案中的部门利益和相关事宜。
与此同时,尽快形成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具体确定改革重点任务和改革路径。如果能在十八大召开之前,出台收入分配改革草案,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这样就可以在年内,最迟不超过本届政府任期内,出台正式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当然,收入分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涉及多方面深层次和结构性的体制矛盾,并不是一个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所能解决的。
比如,尽快出台财税体制改革方案;注重通过控制过高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实行结构性减税调整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探索开征物业税、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发挥财税体制在再分配中的杠杆作用。
袁绪程 要有目标有方向有路线图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路线图,没有路线图就没有“总体规划”和可操作的改革方案。】
中央提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对此,很多学者都做了诠释。借用“顶层设计”这个概念,表明改革再也不能仅仅“摸着石头过河”,以及改革需要战略和总体规划,也说明了“重启改革”的紧迫性。问题在于,顶层设计是什么(内容),如何设计,谁来设计,为谁设计?
不管如何定义顶层设计,它的实质就是要有目标有方向有路线图,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路线图,没有路线图就没有“总体规划”和可操作的改革方案。
从理论层面上看,改革的突破口是任意的,但在实际中,要看约束条件,只要俱备条件,就能找到突破口,所谓的突破口不用预先设计。现实实践中,改革突破口都是随着热点事件的出现而出现的。比如,一段时间以来的校车改革,南方科技大学的高校改革,基本上都是条件成熟之后,很快就必然会有所突破。
郑永年 先突破社会领域改革
【劳动者生活有保障,工资也提高了,生活稳定,社会自然也稳定。】
最需要突破的是社会体制改革,一方面是公共品供给,比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住房等。这些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为了经济机构调整服务的。
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现在要转向内需型社会。这些基本的社会制度不建立的话,公众是没法去放开消费的。
就目前来看,老百姓买一套房,就成了“房奴”;生养一个孩子,就成了“孩奴”;得一场大病,就可能倾家荡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敢去消费呢?只有把所有的积蓄都放到银行里去。
另一方面是社会劳动收入的提高。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进步慢?因为现在劳动力成本太低,资本的积累仅靠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就能实现,也就没有提高科技能力的压力了。提高科技的动力何在?就是要提高劳动者工资,资本迫于成本的压力,自然会去技术升级。
劳动者生活有保障,工资也提高了,生活稳定,社会自然也稳定。这样,中产阶级就会得以成长,就为未来的民主化和开放政治奠定基础。
所以,我说社会改革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首先突破的。
党国英 把现有改革空间利用够
【在现行基本政治架构不变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改革的空间?我认为有。把可利用的空间,基本利用够,有利于降低风险。】
我不知道改革的突破点在哪里,我只能说我希望的突破点是什么,那就是更深地推动中国的市场化;而其核心是主体的财产权,还是产权问题。
从别的国家的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的民主进程是从上而下的,但是,直到现在,发达社会的基层民主还远没有完成,而是一直在做。比如,英国1999年才恢复英格兰议会;意大利是国家民主制,基层帝国制,总理是选举的,但省以下的官员是任命的,后来也在改。
还有一些欧洲国家也在改。可见,民主政治发展是个长期过程,急不得。民主只是公共领域的游戏规则,不能覆盖全社会。必须要认识到,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由一定在逻辑上先于公共领域的民主。
现在,大家都在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多深算深,多少算浅?所以,需要考虑的是,在现行基本政治架构不变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改革的空间?我认为有。把可利用的空间,基本利用够,有利于降低风险。司法的独立性增大一些,可以吧?产权改革可以吧?
因此,要说改革的智慧,那就是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把容易改的事情,容易做的事情,都做完。在此过程中,涉及体制的改体制,涉及权力的调整权力,步步为营,步步推进。
关于改革的突破,我最想说的是:要把握好节奏,自由、平等、民主、稳定,这四个关系要处理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了解情况,保持勇气。
周超 一退、二进、三培育
【理想的状态是政府做三件事:一是规则制定,二是规则维护,三是政策引导,成为有限政府、决策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
在改革的突破上,要通过“一退、二进、三培育”,建立行政行为的秩序及落实司法的程序正义,这是路径选择。
“一退”,即政府向市场还权、向社会分权。就是政府退出对市场、社会和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让公民、社会组织等真正成为社会建设的主体,实现社会的自我治理。
“二进”,即政府向公民和社会组织赋权,就是当政府退出具体的社会活动和具体的公共事务空间后,由社会个体的公民和社会组织进入。让公民、社会组织等真正成为社会建设的主体,实现社会的自我治理。作为个体的公民,真正实现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各种社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倡导者、组织者和行动者。
“三培育”,即公民意识、社会组织和参与式决策的培育。当政府逐步退出社会空间和具体公共事务后,政府必须引导、扶持和培育公民社会的成长。真正保障公民的权利,培育公民的责任意识,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和公民责任;划清社会组织的权利、责任和活动边界,真正“尘归尘,土归土”;在公共决策,即问题认定、方案设计与评估等方面,确保参与的途径、方式等社会多元化;同时,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合理的共有共治的多元社会体系。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