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2012全国两会 之 微两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2012全国两会 之 微两会
下一篇

委员热议新闻媒体“走转改”

2012年03月11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微话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新闻战线都在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活动。昨天,多名政协委员也对“走转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新闻人不是“粘结匠”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

  为什么要把“走、转、改”要当做刚性要求提出来?因为时代变了,传播途径变了,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互联网是信息大超市,但新闻不是信息大超市.新闻首要因素是真实,没有真实就没有公信力。“走转改”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记者开拓视野,还原新闻的本质,新闻媒体工作者不能成为“粘结匠”。

  不是要将现代化的手段丢掉,“走转改”里的“走”,不是说不能开汽车,或者只能骑自行车,而是要真正沉到基层去。这里的基层也不是就指农村、炕头,而是有社会热点的地方。

  不仅是报道好人好事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

  我不太希望“走转改”成为有关主管部门倡导的运动,或者是暂时现象,我认为应把它纳入到培养新闻工作人员和现有新闻从业人员改进工作的重要措施。这只是新闻从业者非常具体的要求,也是一个根本要求。

  如果“走转改”完全是深入到基层去报道一些好人好事,仅仅限制在这个层面也是不行的。通过“走转改”,记者深入到基层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很重要,这也是记者的任务之一。记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政府部门改进问题。改进问题以后,我们的国家就进步了。

  微观现象要宏观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江绍高

  总体来讲,通过“走转改”,新闻媒体可以看到老百姓更实际的生活状态和要求,这也符合新闻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要求。实际工作中,记者难免会只关注到微观的东西,微观的现象应该在大的宏观背景下思考。除了社会上深恶痛绝的问题,还有城市环境,地方陋习等也应该成为新闻媒体“走转改”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新闻工作者的视野还要再宽一点,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克服报道的同质化倾向。新闻媒体工作者肩上担着社会的正义、道义,“走转改”需要常态化。

  本报记者 范旭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