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本报记者重返2011年日本大地震重灾区,感受一年后的变化
乌云压住天空,空气中依旧布满忧伤,一群海鸥从海上飞来,划破寂静。
离海岸线一公里的地方,数以千计的大树,连根拔起,成片倒伏于田地中,不远处,一块千余平米的区域,堆满了废弃的汽车,被建筑挡板与外界隔开,像是一个装满了玩具车的大盒子。
这里是日本宫城县仙台市名取川,时间是2012年2月7日下午4时,距日本3·11大地震约一年。
去年3月14日,也就是日本地震后的第三天,我到达这里,那时,我所至的十多公里的沿海地区,从堤坝向内陆约3公里,建筑几乎消失殆尽,房屋碎片连同一些船只,被海水推到距海岸1-5公里的陆地上,留下的废墟,放眼望去,无边无际。
今年2月7日,时隔近一年,我重返这里,搭乘一辆电工车,直奔名取川,一片片条块分明的田野呈现在眼前,与昔日所见形成巨大反差。
灾难来临前,这里是个繁华的地方,如今,目光所及,还只是些零散房屋,数量不及往日的十分之一,多数封着门,有的搭着脚手架,建筑工人忙碌着。
下午5时30分,天色暗下来,我来到一个小商店,里面灯光明亮。这是一个熟悉的地方:去年,我看到它的一角被海水削去,里面一片狼藉,如今,它在我所伫立的无边荒凉中,点燃了一丝温暖。
我结束拍摄,回到仙台市成了难题,这里看不到车,我只好按照记忆的方向,疾步行走约一个小时,才到达轨道交通的站点,搭上回仙台的列车。
本报记者 陈杰 摄影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