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接D14版)
志贺高原
无边雪原间的“粉色”暖意
2月的志贺高原,正进入它长达半年之久的雪季的深处。
车子在志贺高原自然保护中心门前停靠下来,我们立刻被丢进了一片无边的雪原。淡蓝的天空下,阳光朗照,雪原上到处散射着晶莹剔透的白光,空气中充满了清凉干爽的味道。厚厚的雪被从远处铺展而来,漫过自然保护中心的房顶,在门前和四周堆积到墙壁半腰,仿佛特意留下洞口般的大门作为整片雪原上惟一的呼吸通道。
自然保护中心门外,有拜山回来的游客正慢慢脱下草绳编织的雪鞋。旁边的山坡上,就有一座名为大蛇神社的寺庙,大雪几乎掩埋了整座山门,远远看去,只隐隐露着一个带雪的尖顶,神秘一如当地传说中大蛇与公主的那段凄美恋情。
雪的气息无处不在,但又没有凛冽的寒意。在志贺高原背后,从日本海吹来的东亚季风既为高原带来了漫天遍野的飘雪,又似乎吹干了雪花中的潮气和水分,它们就这样飘飘扬扬地飞舞着,又松松软软地散落下来,积数月而不融化,沉几尺而不凝结。这样的雪,当地人形象地称为“粉雪”,像粉末般轻柔,又带着丝丝粉色的暖意。
滑雪场
白色“缎带”或高原的“筋脉”
穿过自然保护中心北侧的停车场,踩着深可没膝的积雪登上一处土坡,隔着一道绵延幽深的峡谷,志贺高原的“筋脉”自东向西几乎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这些“筋脉”以一座座峰顶为端点,沿着山脊盘旋而下,像铺在山体暗灰色丛林间的一条条雪白的缎带。“那是1998年长野冬奥会滑雪大回旋的主赛道,选手从峰顶纵身而下,2分半钟就可抵达山脚。”来自长野县山之内町观光课的金井指着正对的一条“缎带”说。金井自己也是一位滑雪运动员,并因为滑雪而和曾在日本青年队服役的妻子结缘。而在志贺高原,从最左侧的奥志贺高原开始,向右依次经过烧额山、一之濑、西馆山、东馆山、高天之原、熊之汤……一直到这一带海拔最高的横手山,19座滑雪场中密密麻麻的白色“缎带”将广袤的志贺高原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去往每座滑雪场均可乘缆车,但在这个滑雪胜地,通行的规则是,乘缆车登顶必须携带滑雪装备,可上不可下,原则上必须踩着滑雪板俯冲而下。1947年,这里也是日本第一个架设缆车的滑雪场所,凭一张缆车票可以通用于高原上的所有滑雪场——这一规则也一直施行至今。
滑雪
拉近了长野与世界的距离
1912年1月,现代滑雪运动传至长野,距今恰恰100年整。那时,接受了来自奥地利的公使馆副武官雷尔彻指导的长野县饭山地区及大町地区的中学教师首次将这一运动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普及开来,并在不久推动这一运动纳入了饭山地区学校体育课的内容。而在此前一年,1911年1月12日,雷尔彻少校在与长野毗邻的新潟县高田市对下属的14名陆军研究员进行了滑雪指导,由此也拉开了日本百年滑雪运动的序幕。1929年,志贺高原滑雪场开场。此后,直到1992年的顶峰时期,年内曾有2200万人因为滑雪来到长野。
对于地处日本内陆的长野来说,滑雪最终在1998年拉近了它与世界的距离。这不但指当年冬奥会所遗留下来的滑雪设施,以及像SnowCan这样遍布各个滑雪场的名牌雪具租赁店;实际上,为了那次冬奥会,曾经动议了几十年的长野新干线也最终得以提前开通,把长野与东京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了2个小时以内。
长野车站最受欢迎的仍旧是荻野屋的“陶罐焖饭”——以“益子烧”陶罐做盒饭容器,让旅客在离开长野的同时也带走一份热乎乎的家一般的温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