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评论周刊·民间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评论周刊·民间
上一篇  下一篇

大法官眼里的“经济问题”

2012年03月1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记者手记

  全国人大代表齐奇头发花白,是个很谦和的人。一位不认识他的女记者在电梯里遇到他,看到胸牌上的名字“齐奇”,随口说道:您的名字好特别。齐奇笑道:是呀,奇奇怪怪的……

  齐奇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该法院二审维持吴英的死刑判决。

  吴英案判决以后,曾经搞过民间借贷的企业家非常紧张,担心自己会像吴英一样,于是有的选择跑路,有的拿出更大的勇气——自杀。

  不少著名企业家和人大代表都找齐奇“理论”过,“理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因为他们谈的不是一个问题:企业家谈的是经济问题,齐奇谈的是法律问题。

  吴英案判决以后,舆论一直没闲着。有人甚至将吴英比作当年的“年广久”,并发出疑问:邓小平救了年广久,谁来救吴英?显然,对吴英案的讨论,已经超出了个案的范畴。

  作为二审法院院长,齐奇在想什么?全国两会,是接近这位二级大法官的最好机会。

  从代表团入驻的第一天,我就试图联系齐奇。让他开口的难度,也早有准备。两次敲门,不在。记者在他的门里塞了一张纸条:齐院长,新京报记者请您谈谈集资诈骗和民间借贷的关系。同时,留了一张名片。

  当天晚上,我接到电话:“宋记者您好,我是齐奇院长的秘书,齐院长看到了您的留言,他今年正好提了一个建议,发给您作参考。”

  齐奇的这份建议,全名是《关于尽快制定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齐奇建议,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使其阳光化、法制化。

  一方面,法院判处吴英死刑,另一方面,院长建议民间借贷合法化。这是一种什么逻辑?

  10日,代表团分组审议间隙,齐奇看到记者,向记者示意,“走,去外边谈。”

  没等记者开口,齐奇就开门见山了——“我知道你想谈吴英案”。

  齐奇并没有回避,他说,很多人误解了,以为吴英就是一般的民间借贷,其实不是。

  齐奇很耐心,详解了什么是民间借贷,什么是非法集资,什么是集资诈骗。他用了一组组数据向记者解释民间借贷的地下操作带来的问题。

  他最担心的是,一些企业家担心自己会步吴英的后尘,忧虑他们的判决会让本来已经很脆弱的民间融资渠道再遭重创。

  “如果你能澄清这个问题,让企业家们知道他们和吴英不一样,真是好事一件。”齐奇对记者说。

  他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些案件细节,这些细节之前未被媒体披露过。

  他对记者说,根据行业的职业道德,已经结案并上报上级院的案件,下级院不宜再作评论和解释,请记者一定理解、谅解。

  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齐奇关注的不仅仅是民间借贷案件该怎么处理,他把更多时间花在分析如何破解民间借贷难题上,分析在温州搞金融改革试点的可行性。一个法官,用自己的视角分析经济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与浙江代表团的其他代表可以“同频共振”。

  在两天后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齐奇把这些观点向全团作了介绍。

  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在人民大会堂大厅里,齐奇见到记者,快步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说,你写的那篇报道效果很好。

  □宋识径(新京报深度报道部记者,3月11日刊发《浙江高院院长建议放开民间借贷》、《齐奇:借钱经营不属集资诈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