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教材编写,何不让公众来揪错

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来论

  日前一则题为《小学四年级教科书居然是××医院的广告位——你怎么看?》的网帖,引得不少网友议论。原来,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课本的封面插画上,一幢医院大楼上赫然显示四个字:“博爱医院”。(据《扬子晚报》)

  该书的编委与封面的设计者,都否定了是“植入广告”,这本教材在当地已经使用多年,可“老师们一直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编委和封面设计者的解释并非没有道理。但即便如此,对于网友的质疑,他们也不否认把这一问题提出来之后,存在误读的问题。该书的副主编称,“比如这次讲到的‘博爱医院’的问题,本来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现在网友提出来就有可能产生误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教材编辑部都会仔细研究,只要考证认为确实有理的,都会及时进行纠正。”

  这就提出一个编写教材的问题。假如在教材的评价、选择中,能公开听取各方意见,或许这个问题,早就被“火眼金睛”的公众发现了,进而教材编写者会在编写时加以注意。而不是在使用之后才被发现问题。

  从这次网友“发现”教材“植入广告”事件中,应该进一步反思我国教材的编写机制,应把公众参与、选择作为提高教材编写质量,让教材更符合教育教学需要的重要途径。□熊丙奇(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