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人才公社·校园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人才公社·校园

走进校园的“联合国”议事平台(1)

2012年03月1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3月8日,北京二中,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学生们正在阐述“自己国家”的观点。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模联”(MUN),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根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在这里,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代表们”须遵循大会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阐述“自己国家”的观点,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进行辩论、游说;与“友好的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冲突;拟定决议草案,促进国际合作;在一个模拟的“联合国”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这不是比赛,这是一种习惯”

  “请对方注意,我方的观点是首先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3月8日,北京二中综合楼会议室里,20多名高中生正在神情严肃地讨论“全球化进程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这不是早年间流行的校园辩论,而是近几年在大中学校方兴未艾的模拟联合国大会。

  目前,与北京二中的学生一样,正在紧张练习的还有数所中学的高中生。本月底,由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举办的全国中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将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项中学生“模联大会”,北京二中作为北京的模联传统强校,将在此次大会中,与代表不同“国家”参会的同龄人一较高低。

  “这不是比赛,这是模拟联合国大会。”北京二中模联活动学术指导老师贾国华一再强调,因为在模联大会上,不会产生名次之分,只有“各国代表”经过精心准备的辩论和磋商,“孩子们极为享受这个过程”。

  “模联是一种习惯,一种身在中国却为其他国家利益绞尽脑汁思前想后的习惯,一种在凌晨三点仍然伴着字典和文件死磕的习惯,这样的‘坏’习惯,我怎么舍得改掉?”某位模联社团成员的这段话深深地影响了二中的张天也:“我喜欢模联带来的挑战,喜欢模联锻炼我的思维,习惯模联里面那群可爱的人们。希望在高中可以和这个社团一直走下去,遇到更多的挑战。”

  强调对联合国规则的真实模拟

  北京大学模联协会秘书长马瑞娜认为,模联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别具风格的形式,更在于对于联合国规则的真实模拟。在模联大会当中,参会学生会根据特定的会议规则对某一议题进行演讲、辩论、磋商,形成书面文件,寻找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模联要通过语言交流和书面文件两套方式解决问题。

  资料显示,模联是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学生活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都有每年一度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家的高校中也早已开展这一活动。

  在我国,中学开展模联活动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真正在学生中发挥广泛影响,也就是最近六七年的事。2005年3月,首届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召开,第一次把模拟联合国活动推广到全国,包括北京四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复旦附中等29所知名高中参加了会议。

  随后,北大模联还在北京中学中组织培训了第一批模联指导老师,并组织开办相关的社团活动。当时接受培训的大都是中学英语老师,如北京二中的英语老师刘静和王义涛。后来加入的还有政治老师贾国华。这是因为模联大会通常是使用英语沟通,而国际局势的介绍和分析则是“各国代表”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老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深深打动了教育管理者。贾国华回忆,一次模联大会的地球村活动中,学生们临时邀请了校长钮小桦参加。钮小桦当天晚上就开车来到活动现场,与大家一同联欢,这让与会的“各国代表”很受鼓舞。

  (下转D07版)

  D06-D07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荟 摄影/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