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赛道周刊·大作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赛道周刊·大作业

张山 不老的枪神

2012年03月1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当初放弃高考选择射击,张山打出了另一片天地。如今,打飞碟对她来说,完全是一种享受。图/Osports

  20年前,巴塞罗那奥运会双向飞碟赛后,两位男枪手将中国女枪手张山高高举起——当时飞碟双向男女混合参赛,这位惟一的女将,以225靶223中的成绩战胜所有男选手夺冠。2012年3月14日,张山在国内选拔赛中失利,失去了伦敦奥运会正选枪手的资格。她说:“奥运会已不是我的终极目标,也不是我最后一场比赛。我为此付出过,足矣,无怨无悔。”

  20年,你可能已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变得世故圆滑;

  20年,你可能已换了N个工作,走过了N多地方;

  20年,你可能已无法穿上从前最爱的白裙子和舞蹈鞋;

  20年,她却一直未曾远离靶场……

  2012年3月14日,中国射击队飞碟项目奥运选拔赛结束,张山没能超越魏宁,只获得“替补”兼教练的身份。无法以主力身份参加奥运会,张山认为没什么好遗憾的,因为,那既不是终极目标,也不是最后一场比赛。

  【奥运】

  一战成名 三届落寞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军团17人获得金牌,其中张山的双向飞碟金牌尤为特别——在男女混合比赛中,她将所有男选手斩落下马,这在奥运史上前无古人。

  张山1984年进入四川省射击队,1989年进入国家队。刚入队一年,她就拿到世锦赛亚军及亚运会个人、团体金牌。然而,巴塞罗那奥运会前,有消息传出,为压缩代表团规模,国家体委不想让张山出征。经过一番努力,张山踏上了前往巴塞罗那的征程。

  在欧美男选手为主的靶场,张山资格赛200靶200中,打破纪录并以第一名进入决赛。决赛虽然打失两靶,但她仍然夺金。赛后,获得亚军和季军的两位男选手将张山高高举起(见右图)。之后,国际奥委会取消了男女混合赛,张山成了史上惟一击败“须眉”的巾帼英雄。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张山无缘决赛。从雅典到伦敦,她连续错失三届奥运会。

  说起没能拿到雅典奥运资格时,张山承认当时没有现在淡定。当时,参赛的是魏宁,张山作为央视解说嘉宾也去了前方。看到王义夫在领奖台上眼眶发红时,她在台下大哭。“巴塞罗那奥运会,我和王义夫同一天拿的冠军。10多年过去了,他又拿了冠军,我觉得特别不容易。”

  北京奥运会,魏宁继续当“一姐”,张山仍有遗憾,“那可能是我们这辈人惟一在自己国家见证奥林匹克的机会,不能参加当然遗憾。”魏宁这次又夺走奥运门票,张山很大度,“我希望年轻选手能一次一次打败我们这些老将,希望她们更强大。”

  【抉择】

  放弃高考 追逐冠军

  中国大部分运动员的经历都是业余体校教练选苗子,然后逐级往上走。张山也不例外,不同的是,跟教练走还是留下考大学,这个问题是张山自己做的决定。

  1984年,四川省射击队教练到南充一中挑选队员。那是所重点中学,高考录取率为20%,张山正是这20%中的一员。教练发现她眼到手到,很有练飞碟的天赋,而且又是校篮球队队长,体育基础好,但老师拒绝放人。“老师们还跑到我家问我父母为什么不让参加高考。”张山父母的回复是,孩子16岁了,可以自己做决定。

  虽然面临高考,但张山最终决定打飞碟,她是这样说服别人和自己的,“那年上高三,我16岁。给我一年的时间去打飞碟,如果一年以后行我就继续打,不行我再回来上一遍高三,继续考大学。如果一路上学,我永远也不会成为世界冠军,如果将来我成了世界冠军,完全还可以再回来上大学。”

  1993年奥运会取消双向飞碟项目,国家队也不设此项目,张山到四川大学经济系学习,成为班里最老的学生。1997年她即将毕业,女子双向重返奥运,张山也重回靶场。

  【爱情】

  跨国重组 其乐融融

  每个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默默支持她的男人。张山背后的这个男人,是澳大利亚飞碟裁判德克斯特·巴恩斯。

  结束了一段长达8年的失败婚姻后,2004年,36岁时,张山把自己托付给当时47岁的巴恩斯。巴恩斯曾是澳大利亚射击队成员,退役后进入商界,随后又回靶场成为国际裁判。虽然巴恩斯早就知道张山,不过张山并不认识他。直到悉尼奥运会热身赛,已离异的巴恩斯一蹦一跳地跑到张山面前送给她两个玩具——袋鼠和考拉。从此,二人相识。

  结婚时,伴娘是巴恩斯的两个女儿。最初两个姑娘并未完全接纳这个后妈,但相处之后,她们就像姐们一样,会一起在成都的小店里“血拼”。巴恩斯不会讲汉语,但会写“山”字。

  由于飞碟队长期封闭集训,巴恩斯想见妻子只能到队伍中当免费外教——帮张山收枪擦枪,指导队员训练。

  张山此番不敌魏宁后,巴恩斯坦言“终于有老婆了”。不过,他高兴得过早,张山可能还会以教练身份继续留在国家队。

  ■ 明星档

  张山

  籍贯:四川南充

  生日:1968年3月23日

  项目:射击飞碟

  主要成绩:

  1989年 世锦赛女子双向个人、团体冠军;

  1990年 世锦赛冠军;亚运会个人、团体冠军;

  1992年 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

  1998年 开罗世界杯赛冠军;

  1999年 科威特世界杯第4;

  2000年 悉尼奥运会无缘决赛;

  2003年 世界杯总决赛第5;

  2005年 世界杯总决赛亚军;

  2007年 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4-2012年 连续三届无缘奥运会。

  【你知道吗】

  张山原来叫张三

  张山的父亲张民毅是中学数学老师,总跟数字打交道的他,给第三个出生的孩子起了个最简单的名字“张三”。1989年,张山入选国家射击队。教练江泽祥对“张三”的“三”字很不满意,于是让张志毅为张三改名,张志毅说:“那就叫张山吧。”。这个名字也得到了张山的认可,在她眼里,山具有坚不可摧的性格。(据CCTV)

  【对话体】

  他们都叫我“先女枪手”

  败给魏宁,张山不觉得遗憾,她说,不把奥运冠军作为目标,会好一些。选择巴恩斯,是因为这个澳洲人身上有中国味儿。目前,张山回家的申请还没有下文。对于飞碟,她说的最多是享受,她还有个心愿,那就是培养一个非运动员身份的人拿世界冠军。

  夺冠后生活空间更大

  新京报:巴塞罗那奥运冠军给你的人生带来了什么?

  张山:一次奥运冠军带给了我很大的荣誉。一直到现在,我还躺在这张荣誉床上。这个冠军让很多人认识了我,也让我认识了好多人,让我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大了。

  新京报:当年你去大学读书时吃力吗?

  张山:大学读的是经济学,让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分析能力。那时不光要学社会主义经济学,还要学资本主义经济学,又要学马克思的资本论,还包括税务、财政英语等。我自认为数学成绩比英语还好,我小时学习成绩不错,高三才去练的飞碟,所以大学学微积分也不吃力。

  新京报:败给魏宁,不能以主力身份前往伦敦,什么心情?

  张山:我从来没有把哪一次比赛当做终极目标。这两年来我有了进步,魏宁也进步了。她打得那么好,这对我们整个飞碟来讲,是特别好的事。这不是我最后一场比赛,没什么遗憾。

  新京报:其实,魏宁也从未拿过奥运冠军。

  张山:奥运会没有拿冠军,不代表你不是最好的运动员。魏宁这么多年一直成绩非常好,去年她有一个冠军,两个第二,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她是目前国际赛场上比较有竞争实力的运动员。奥运冠军就是一个称谓,不要把它作为目标,会好一些。

  不是想回家就能回

  新京报:当初你看上了巴恩斯什么?

  张山:首先,飞碟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和爱好,还有,那时我觉得也应该找对象了(笑),他又在追我。后来发现,他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爱,挺像中国爸爸。我觉得没什么文化和语言障碍。他也挺绅士的。现在他越来越像中国人,除了不会说中国话。

  新京报:结婚后,能兼顾事业和家庭吗?

  张山:虽然队里对我关心、照顾也蛮多的,我们还是经常不在一起。不过,家里的事还是我在处理,在一起时,我会每天给他做饭吃。我的手艺还不错,家里大人小孩都爱吃我做的饭。

  新京报:巴恩斯会不会抱怨你把事业看得比他重?

  张山:其实,我会经常跟他开玩笑说,你爱飞碟比爱我还多。因为每次训练我打出好成绩,他都高兴得不得了。但我的比赛他不会看,因为太紧张。这次,他知道我没选上后,说了一句话,“这下我有老婆了”。

  新京报:你是否能离开国家队回家陪老公了?

  张山:国家队具体安排还不太清楚,我申请了回家,能不能回还不知道。按照选拔规则,第二名是替补,我还算个超级替补队员呢。而且,我还兼任国家队一个班组教练员,所以,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去。

  飞碟是个奢侈项目

  新京报:对于飞碟,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山:享受。到现在,很多人看我打枪,会带着很赞赏的语气跟我讲话。我说我打枪是背对着大家,背后看就是个英姿飒爽的女射手,正面看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他们管我叫“先女枪手”,不是神仙的仙,是原先的先——先前的美女(大笑)。

  新京报:飞碟项目虽然不分老少,但门槛还是太高。

  张山:对,飞碟就不是大众普及项目。枪支管制是一方面原因,成本太高是无法普及的重要原因。它注定不可能像乒乓球那样普及,乒乓球再贵,几百块钱你就能打了,飞碟项目,几百块钱连门都进不了。

  新京报:这也是贵族运动?

  张山:不能称为贵族运动,这是个奢侈运动。我第一次拿冠军时,人家问我爸爸是做什么生意的,我说打枪跟我爸爸有什么关系,人家说你那么年轻,你爸爸不给钱你怎么打枪,你怎么可能挣那么多钱。以前王公贵族参与这个项目较多,但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了,比如在美国,打飞碟会有企业、社会赞助。比如有个16岁的世界冠军,父母从小带他去靶场,然后就加入军队,像我们的八一队,发展非常好。不过作为体育项目,大家的确不太了解飞碟。

  新京报:你当初学过经济,又热爱飞碟,会投身推广飞碟项目吗?

  张山:我一直在做相关的推广。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不是射击运动员的人去拿世界冠军。打个比方,我培养出田颖是世界冠军,但她不是运动员,她的身份是新京报记者。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田颖 实习生 毛圣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